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到,刑法将交通肇事行为描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是一种参照性规定。 明确性。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即虽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是故意的,但对于重大事故后果则是过失的。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4.html -
了解详情
不行而丢弃在马路边上不管其死活,其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其主观心理不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间接的故意。上述第二种意见以被告人主观上并不希望 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再是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的责任,而应承担因其先行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状态构成的不作为的刑事责任,即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分析本案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127.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观点,对此持反对看法,可能性说就是典型代表。可能性说的首倡者德国学者许乐德( Schroder)主张:认定故意不需要考虑意欲要素,故意与过失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认识行为客体 在八类自变量中排顺位第二,但在各变量与综合刑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中,过失类型对综合刑量的影响力度在八类自变量中却排倒数第二,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44.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犯罪的概念,首先就必须对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区别进行分析。 就故意与过失的区分标准而言,国外刑法理论界曾经有过认识说、希望说、动机说、盖然性说和容忍说 结果就可以了,而不要求其一定预见到会发生哪一种具体的危害结果。如交通肇事案中,只要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
须有共同致人损害的故意或过失;第三,数个共同加害人的共同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数个共同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 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我认为对此条的正解理解为,道路交通事故共同肇事的性质是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中,可以按照共同责任人的过失轻重和行为原因力的大小,划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405.html -
了解详情
须有共同致人损害的故意或过失;第三,数个共同加害人的共同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数个共同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 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我认为对此条的正解理解为,道路交通事故共同肇事的性质是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中,可以按照共同责任人的过失轻重和行为原因力的大小,划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10.html -
了解详情
界定过失犯罪的概念,首先就必须对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区别进行分析。就故意与过失的区分标准而言,国外刑法理论界曾经有过认识说、希望说、动机说、盖然性说和容忍说 结果就可以了,而不要求其一定预见到会发生哪一种具体的危害结果。如交通肇事案中,只要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3.html -
了解详情
定交通肇事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定故意杀人罪。事实上,本案涉及法律适用问题和证据问题,如果交通肇事将被害人撞伤后不仅不抢救,而且将伤者搬走,加以活埋或者 必须遵守,法律也可以任意批判,目前,我国交通肇事犯罪居高不下,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分歧颇多,这与我国关于交通肇事的立法存在疏漏不无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2.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区分非法拘禁和绑架;[28]强拿硬要的行为,不联系寻衅滋事的意思,就难以区分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此外,盗窃罪的故意与非法占有目的,揭示了行为改变占有关系,建立 。对故意杀人罪比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重的基础在于违法要素不同,而不是责任不同。所以,故意杀害1人所应受到的惩罚重于交通肇事撞死10人,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320.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是对行为人自身造成的结果,如交通肇事行为在导致他人死亡的同时,也使行为人身受重伤。⑼显而易见的是,对行为人自身造成的结果,不可能影响违法性。既然如此 。但是,如果行为人对因果进程并没有故意与过失,则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23)当然,在此需要严格区分无效的中止行为与中止行为造成侵害结果两种性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