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处申请并由法院裁决。总之,被害人不能正常和当然地参诉。申请参诉究竟需要什么基本条件?看来既要符合《规约》第68条第3款,也要符合《规则》 了(扩大)解释:控辩双方经审判长允许,可以向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问,而且法律本身也规定所有证据都必须接受质证(第42条),因此,被害人陈述也必须接受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9.html -
了解详情
各法院证据采信运用的不统一,为适应民事审判需要,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4月1 X光片首先以其内容起证明作用,其次它本身不直接告诉当事人、律师或法官什么内容,多数情况下不能直观起证明作用。法庭审理并非医生会诊,当事人或法官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状态,其主观的因素体现为如何划分,根据什么需要或目的进行划分,即主观介入不介入,以什么标准介入或根据什么需要介入,都不影响阶段本身的客观存在。因此,作为 多的案件;2001 年12 月又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其第37 条明确了证据交换适用的两类情形,补充了审前准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6.html -
了解详情
尊重的“神明裁判”方法,一般只有贵族和自由民才有资格选用。如果一个自由民卷入一个民事诉讼,或者被指控犯有重罪,那么他可以要求与对方进行决斗。在刑事案件中 。然而,在非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下,口头证言的采用显然不需要什么规则。当时所需要的就是如何进行“神明裁判”的程序性规则。当陪审员根据自己的“知识”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1.html -
了解详情
。相信这些数据能够部分地说明我们的上述印象。此外,对于这个印象,还需要在下一节正面讨论“究竟什么是开庭”的问题以及“非正式开庭”现象时再来考虑。关于是“一步到庭 的程序运作方式。关于在庭前准备阶段的程序运作,我们的调研还涉及了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就指定举证时限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在中院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9.html -
了解详情
的明白了解。奥地利学者威廉。耶路撒冷曾指出:“”“”认识“”二字在通俗语言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兹取譬喻以明之。例如我论道某人,说:“”我认识他, 诉讼中,支持控诉所需达到的证明程度比民事诉讼要高,前者需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后者只要具有占优势的证据就可以胜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1.html -
了解详情
有着明确的审判化特征,体现了审判工作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与刑事检察工作反而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2001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人民检察院 诉讼权利。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15 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极为简单的12个条文(即第63条至第74条),故而根本无法涵盖民事诉讼证据应有的丰富内容。反映到司法实践中,这种粗放型的简陋立法必然会导致在诸多 的,而不适用于执行程序,而且,在各项具体制度和程序上,强制执行与民事诉讼几乎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四,执行权、执行行为与审判权、审判行为的性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法与民事法之间的边界相当模糊。国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介入私人争斗往往随时代和地域而流转、变化。进一步讲,如果不带上有色眼镜和固有评判标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区别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大。面对国家司法资源有限而获得案件事实需要成本这个共同前提,不管是民诉还是刑诉,都需要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的修改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对任务、基本原则、证据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规范、民事保全制度以及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章的内容应该进行删减;应增加 的修订,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法典文本的体系结构。从最简单的算数运算来看,《民事诉讼法》体系结构的修改就是法典内容的增删应当在文本中加些什么,减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