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德国,一般的民事诉讼当中,诉讼双方的证明责任的分配是以表见证明这一原则为前提的,在适用表见证明的情形下,被告方当事人所负担的责任, 疑点剖析,南方周末,1999年1月8日第8版 9 张赞宁,论医患关系的属性及处理医事纠纷的特有原则,医学与哲学,2000年第4期 10 胡志强,论医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3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反倒被法官认定为故意逃避责任,推定对其不利,这不是民事诉讼法上的有罪推定又是什么? 3.如果在这里适用民事诉讼的法定举证原则,将无法确保公正, 是:吴勇有过错;(3)推定的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它规定:如果对方当事人证明或者法院根据相关证据或经验法则发现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6.html -
了解详情
次的辩论、调研,理论界和实务界逐渐承认法院为促进诉讼而强化诉讼的指挥权和对辩论的协助责任。在程序的运行方面,表现为当事人进行主义向职权进行主义的倾斜 第4页. [6]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M).中信出版社,1991.上册,168169;下册,60. [7]何兵.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证据能力、相关性、证据排除的标准以及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问题,都缺乏任何明确的限制性规则。结果,明明是为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而推行的量刑 的必要,而可以由公诉方完全代表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就是不可替代的,公诉方也不可能代表被害人提出这方面的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92.html -
了解详情
与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次,是深化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要求。民事诉讼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到今天,证据问题 认的功能在于通过当事人对对方主张事实的承认,免除了当事人对主张事实的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在对方时,免除了对方的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在自己一方,同时也因为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9.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将被拒绝于公益诉讼之外,我国大多数民事公益诉讼的失败都可归咎于这一法律规定。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 》[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一期 [3] 肖建华,唐玉富:《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与程序构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8年第一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412.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全案证据形成的证明能力程度上的不同;二是刑事案件是从无罪推定的角度需要排除合理的怀疑,而民事案件则是从举证责任承担的角度以双方当事人之 影响。 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作为受害人的国有企业应当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在审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87.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当事人听取,主要用于确定审判对象和证明对象;二是当事人讯问,主要是作为一种证据方法。 四、余论:中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 鉴于对德、日等国的 证据则表现为民事诉讼的从属地位,学者形象地称之为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的审判格局。 90年代以来的审判方式改革就是循着弱化法院的职权、减轻法院的责任和负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9.html -
了解详情
与结果都大不一样,甚至相反,因此,法学界公认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脊梁。一、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反思 。(一)我国未真正建立起现代证明责任 ,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第一版。④范光亮,《论我国现代诉讼证明的逻辑构成与价值取向兼谈诉讼证明的基本原则》,2004年《现代法学》专刊。⑤毕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30.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没有经过签署,或者在当事人有争议的签署未得到确认前,该文书是没有证据能力的。对于签署的认定,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致使在签署上 2)不能因当事人否认签署而轻率否定文书的证据能力。私文书的真实性应当由文书提出方承担证明责任,因此,对于签署真实的证明责任也应当由提出人承担。但是,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