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原经济关系法律调整体系之不足,经济法便应运而生了。尽管在经济法产生的根源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但主张国家干预论的学者丝毫不否认:导致经济法 理论问题之中,除上述基本问题外,它对于正确地认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基本原则、经济法的主体体系等其他经济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有着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62.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差别,才在具体制度上有了更为细致的区分。 1、二者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则是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这两 制经济学》,第6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⑼邱本、董进宇:《论经济法的宗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4期。 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88.html -
了解详情
辅、礼法合一之外,便是无讼息讼观念。从《周易.讼卦》中的讼,终凶、讼不可妄兴、讼不可长,到孔子对道之以德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09-310. [27]陈婉玲.经济法责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12. [28]颜运秋.论经济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J].当代法学,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42.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原经济关系法律调整体系之不足,经济法便应运而生了。尽管在经济法产生的根源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但主张国家干预论的学者丝毫不否认:导致经济法 理论问题之中,除上述基本问题外,它对于正确地认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基本原则、经济法的主体体系等其他经济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有着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7.html -
了解详情
二元结构”假设,有助于认识到:两类经济实际上都是营利性经济,两类经济的主体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或相关利益,两类经济作为私人经济,都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 就是现代性的体现,是现代国家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职能在相关制度上的重要反映。参见拙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4.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撤退,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对政府的要求与挑战。政府应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退出,让位给社会和市场,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使 理论问题[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89。 [15]刘普生 论经济法的回应性[J] 法商研究,1999,(2):25。 [18]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不对其进行任何调控。当今社会企业已经成了担负社会责任的主体。国家为了全局性的、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就必须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及活动进行必要 与展望[J].法学家,2001,(1)。64。 [3]陈云良。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81.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国家必须以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制其不法行为。但国家各法律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使其权利时,不应超过法律赋于 与展望[J].法学家,2001,(1)。64。 [3]陈云良。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9.html -
了解详情
多数同意方可;其次,债权出资之事实应备于公司章程且由工商部门登记,以备各交易主体公知;再次,债权出资在整个公司资本中应超过一定比例,约为1/5为宜; 昭和五十六年,第98页。 [27] 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载《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2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95.html -
了解详情
中,就是要求国家在干预市场时,要尊重市场各主体特别是商事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依据宪法、民商法所享有的经营自主权除了受一些特别规则(如反不正当竞争的 (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10页。 [34]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173页。 [35]胡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