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见下图)。 国家证据条文数 民事诉讼法总条文数 证据条文所占比例 书证 人证 鉴定勘验 当事人陈述 中国 12条 270条 4%4条[16] 1条 1条 1条 1条 性,绝不限于西方国家。苏永钦教授从台湾地区实行法治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就司法的社会控制本质而言,能不能充分发挥规范力,一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6.html -
了解详情
相抗衡的力量。但司法实践中律师的阅卷权受到很大限制。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只能看到拘留证、逮捕证、起诉意见书等诉讼文书和鉴定结论。即使进入审判阶段, 规则等均没有加以规定,使质证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笔者认为对于质证程序的设计。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当事人交叉询问方式。此种交叉询问分为主询问和反询问。具体步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62.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的观点。[11]为了使普通程序也具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立法上可规定例如案情特别复杂、具有集团诉讼性质、需要较高技术性鉴定的医疗等类型纠纷、存在疑难的 或支撑这一要求得以实现,司法判例的制度建构因而成为必要。判例是能够为同类案件进行同等处理提供参照的个案结论,包含着格式化的要件事实和具有确定含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以此保证法官在认证过程中的公正与诚信。[36]目前,我国诉讼理论及实务界正在探索确保法官诚信裁断的方法,这涉及到诸多问题,如司法独立的根本实现、法律 理解并且可以接受的结论。 现代社会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如何在多项价值中寻求平衡。诚信机制在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是刑事实体法发展的必然,也是刑事程序制度发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04.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未经法院依法作出生效裁判确定有罪,任何人应当被推定为无罪;经过法定举证、质证和认证程序,不能认定被告人 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5)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同时,该《规定》明确了死刑案件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0.html -
了解详情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判决。这两种判决是法院通过鉴定或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形成的判断,判决一经作出就具有预决力。(4)认定 ,仲裁法院不是一个仲裁机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司法机关,一个法院。 [16] 也有学者认为,准许撤诉的裁定终局地解决了程序事项,有既判力。参见江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40.html -
了解详情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判决。这两种判决是法院通过鉴定或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形成的判断,判决一经作出就具有预决力。(4)认定 ,仲裁法院不是一个仲裁机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司法机关,一个法院。 [16] 也有学者认为,准许撤诉的裁定终局地解决了程序事项,有既判力。参见江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2.html -
了解详情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种证据形式。如果在法理上采取紧缩的解释 立法者有必要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数据电文证据的证据类型、证明效力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规范该类证据的收集程序、认证程序、认证方式,为各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73.html -
了解详情
但在采纳证据的过程中,还必须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否则,就可能助长违法取证、认证行为。尤其是在目前某些司法人员法治意识还不太强,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违法 实践中,一般对不具备合法形式与来源或收集主体不合法的证据不予采用,而对以非法手段、方法或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如何处理,却存在较大分歧。但对于非法言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他们不能远距离地观视、审验法律,从而得出关于诠释法律的多视角的结论,把法律放在社会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上。[30] 但这一缺陷并不是不可弥补的, 感知。法官虽然可以“自由地”评价证据,但法官还必须受诉讼程序的约束,任何证据都必须经过听证、质证、认证以后,才能形成法律事实。而且法官还必须努力排除一切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