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从宽,没有权力强制当事人自证其责,没有依据对沉默的羔羊予以制裁。 (二)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所以应享有沉默权,另一重要理由就是, 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主义和当事人举证原则,法院不应拥有主动启动事实调查程序之职权。 在民事诉讼中确立当事人的沉默权,是诉讼模式从法院职权主义向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3.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市场和法律》,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90页。 [3]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4]李建华、彭诚信:《 就是概念的二元对立主义,亦即将两个基本概念看成彼此分离、界限分明的。参见刘星:《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5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27.html -
了解详情
坦白从宽,没有权力强制当事人自证其责,没有依据对沉默的羔羊予以制裁。 (二)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所以应享有沉默权,另一重要理由就是, 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主义和当事人举证原则,法院不应拥有主动启动事实调查程序之职权。 在民事诉讼中确立当事人的沉默权,是诉讼模式从法院职权主义向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裁判容易,解决争议很难。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在诉讼中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取证,法院也不得以被告在行政行为做出以后 合法的标准。就现阶段我国行政机关的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严格的标准。比如违反法定程序中的法定程序,应当理解为行政法上对行政机关做出某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00.html -
了解详情
、先定后审 ,从而使庭审活动流于形式,与诉讼公正、公开原则相冲突。我国审前程序中的审判主体就是庭审中 的审判主体,庭审法官包揽审前准备和审判 第六,建立证据交换制度。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发布实施,举证时限与证据 交换已基本确立,因此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当在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7.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个人启动,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和无过错原则。前者是犯罪分子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公法责任,后者则是犯罪分子对受害人 权得到精神损害赔偿救济,而不管它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还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 有人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仅赋予受害人提起物质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17.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这项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谁?法院能否依职权来进行认定等等,不一而足。法复(1996)5号第1条仅仅明确了违约纠纷和解除合同纠纷案件中诉讼标的金额 国王、教会、封建主和城市(商人)之间在司法管辖权上的激烈竞争,以及由此对西方国家民事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产生的影响。此外,美国学者伯尔受在其名著《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60.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证据范围的限制。这样,当事人在诉讼中需要承受的就不再是举证不能的后果,而是诉讼过程的拖延与漫长。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转由法院承担后,法律条款原则抽象带给 改革,开始改变法院包揽收集、调查证据的做法,而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一举措得到了1991年4月颁布实施的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肯定。其第64条分三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61.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由主观举证责任推向客观举证责任,以诉讼不利后果承担为压力促使当事人积极主动地提供证据,但也意味着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默认,毕竟能够以 制度的设计同样出于此目的。从该制度的运用条件看,当事人询问制度是在证明不尽的情况下展开的,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45 条和第44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8.html -
了解详情
第75条,德国破产法第141条均规定,破产撤销不因该行为已经取得执行名义或者该行为是通过强制执行得以发生而被排除。美国判例法中认为州法中的强制执行, 的体现,一般不容否定。但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包括民事纠纷的审理和执行程序,是对个别债权人利益的解决,在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这种个别清偿行为会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