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接管或拍卖财产,其中不乏低估、圈占私产的现象。如果采用先民后刑的原则,先由被害人和经营者进行民事诉讼或和解,只有在矛盾无法化解、权利无法救济 对此有不同观点:德国传统观点对被害人的错误认识持一种宽松的理解,虽然被害人对虚构的事实将信将疑,但最终被害人处分了财产的事实,仍然说明被害人陷入了错误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1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看出,善意要件是以物权行为的有因性原则和有效的处分为基础的。[6] 第3条规定了善意的一般条款,它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善意推定和注意义务的 前注[8],页262,这位学者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性质和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解前后有不一致之处。在同一本书的页305,他认为登记有民事行为属性。在此书的页25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7.html -
了解详情
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公有制财产纳入物权法规范体系,所以具体论述上可能会着重于后一种狭义理解。相应地,(2)本文在物权法意义上称公有财产、国有财产、集体财产,而在 与适当补偿有何区别?两部学者稿均没有作更具体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德国宪法上的公益征收补偿原则的变迁中获得一个概念: 19世纪以《普鲁士一般邦法》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0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如上、下级关系,一般被委派人必须执行委派任务,而委托则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托人可以拒绝接受委托,且受托人不能因接受委托而取得国家工作 ;分则是总则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则不得与总则相抵触。因此,尽管刑法第383条中用了 个人贪污数额而不是参与贪污数额,表面上看似乎应理解为个人贪污实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9.html -
了解详情
的讨论,向当事人开示并尽量求得共同的理解,为当事人提供对法官的法律判断权施加影响的机会,从而保障当事人在法领域中的程序参与权,协同发现法之所在[28]。 责任的基本原理,辩论主义虽历经百年洗礼,但并未动摇其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中基本原则的地位,因为辩论主义是法治国家法官保持中立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3.html -
了解详情
,要将答辩作为一种诉讼义务来要求是有些困难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所编著的《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称,本条规定主要还是倡导性条款 成本。 2.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是否违背了当事人处分原则?部分法官认为,是否变更诉讼请求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应当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法官不应当介入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中找到支撑。刑事诉讼法的一些原则和做法,绝大多数是在英美的判例中被首先确认为法律制度的。 但是不同法律传统的国家,是很难理解民决团制度的 或者其他近亲属。 第二百八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自接到保安处分申请书、建议书或者采取保安约束措施之日起,应当在一个月内结案。 人民法院、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7.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上的变动,因此必须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加以变动。 采用区分原则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考虑,是要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负担行为不一定引起 和物权行为分开了,也就是区分原则的基本含义。在理解和掌握物权变动规则的时候,应当注意这一点,把它作为基本的方法来理解。 3、关于登记制度 登记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22.html -
了解详情
简易程序审理。第三,对本条第㈢项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理解,一般应当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59条规定,将一方当事人为10人 基础上可以选择适用程序,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处分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对促进当事人与人民法院的相互配合,和谐推进诉讼程序,体现诉讼民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2.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随意处分自己的权利,进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而在法律制度上给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及保障交易安全留下隐患。为此,法律突破了 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实体性内容尚有不同的理解。如,代位权的内容能否作扩大解释;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时应承担何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