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政府机构的占13.3%(6件)。45起案件中,采取民事诉讼的仅为1件(2.2%)、行政拘留措施的17件(37.8%)、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2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9.html -
了解详情
多的信访,甚至诱发重复信访和上访的现象。 因此,建议借鉴《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中对第三人的规定,增加信访第三人的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另一方面,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相对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06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经我局查明,原告因对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不服,而进行申诉信访,2008年5月12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必须查明违法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 (4)城北派出所为了捏造事实不知从何处调得本人江苏省高院2007苏 ...
//www.110.com/ask/question-591330.html -
了解详情
的浪费,还严重影响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在调解热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别有用心的当事人不当地利用诉讼和调解程序,成为当前司法 高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12月23日出台的《关于办理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规定》第10条规定:民事、行政案件的案外人,认为生效裁判、调解直接侵害了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1.html -
了解详情
审快判外,社会效果也是司法效率的体现,调解一般不发生上诉,极少出现申诉和上访,不会涉及执行难的问题,其结果是节约司法资源,减少法院压力,减少 二者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行政诉讼调解应选择调审合一模式,在目前民事调解、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调解和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在行政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庭审理的婚姻案件的执行工作,另外要完成大量宣传、信息、调研等诸多行政事务性考核任务,但法官员额包括庭长在内只有六至七名。相对来说,基层法院民事法官与行政 了业务庭法官的办案精力与时间;比如各种审判绩效考评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包括信访申诉率、调撤率、上诉率、发改率、一票否决等等,科学性合理性上有待商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31.html -
了解详情
6月以前在编人员生活补贴办法,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08)第005号不予受理申诉通知书,证人刘瑞出庭证词,被告淮阳县水务局提供的淮阳县水利工程公司企业法人 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清楚,但判决结果失当,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一) ...
//www.110.com/panli/panli_15813099.html -
了解详情
“模糊法律产品”,若作为日后的证据适用,对原告当事人是极为不利的。加之调解书的申诉程序难以启动,这就更使得当事人更不愿选择调解。 (二)法官自身的因素 因此,笔者试图以以下思路考虑调解主体与审判主体分离的实际操作。 首先,法院要考虑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特点,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并备有专门的人员调解民事 ...
//bbs.110.com/thread-18941-1-1.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公民在法律问题上的权利要取决于由哪位法官审案,或者取决于向哪一法庭申诉,这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正确行事方法是这样裁定:任何法庭或裁判所均无权 主要由乡镇司法所主管;另一类是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兼带解决民事纠纷,典型的如公安部门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处理治安案件的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23.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种方式是代替调解的法院裁决,这种方式可以适用来终结任何种类的民事调解案件。民事调解法第17条规定∶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能奏效时,裁判所听取调解 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尽管我国法官的权威还有待进一步的树立,但相比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其整体法律业务素质比较强、法官的个人人格和品性、职业道德初步树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