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的基本特征,例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起诉状、答辩状可以格式化或者以口头方式进行;法官可以以非职业的;不进行证据开示;无法庭记录;审理可以在 程序中的当事人在自愿一致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适用程序,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处分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对促进当事人与人民法院的相互配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2.html -
了解详情
反映了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院调查取证职权的思路,顺应了市场 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证据立法过于粗陋,缺乏系统性、规 范性和可操作性 主张谁举证。具 体的说,原告在起诉书中对自己的诉讼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被告在答辩状中 对答辩所引用的事实,也负有举证责任;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2.html -
了解详情
副本给原告,但在司法实践中,被告和第三人通常是在第一次开庭时提交答辩状。这样,当事人相互开示证据的目的并不能达 到,只是原告一方对他方开示, 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严厉、明确。 (八)法律效力。我国的庭前证据交换未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之中,不具备程序上的法律效力,广东省高院有关规定并不具备法律上的拘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4.html -
了解详情
下达被告后,当事人即可自行约定举证期限,之后法院依法对该期限进行认定。若直到答辩状提交后的若干天(3天)双方仍不能约定的,则由法院根据双方的争 :《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②姜丽萍:《民事诉讼立法与公正、效率和秩序》,2001年中国诉讼法年会论文 ③江平主编:《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判者,但实际上成为权衡各种力量大小的检测仪,从而使正义的天平常常倾斜。 民事诉讼程序是一种引导纠纷良性解决的机制,程序的缺陷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不良演变 。第一,再审之诉都是基于明确再审理由而提出的,原审当事人双方的起诉状、答辩状和原审笔录材料,可以明确案件事实和有针对性地查明起诉人再审理由在原判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10.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 反诉的时间要件主要是指提起反诉的时间。在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反诉在“被告答辩期间或者提交答辩状时提起的,无需经法院许可;在其他任何期间提起的,须 处于缺位状态。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法学教育的普通人,特别是在被告无力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下,“反诉”仅仅意味着是一个概念,它的唯一功能是可以“合并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作为电子送达进一步推行的规则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用12个条文,从当事人接受送达义务、送达标志、当事人 认为关于电邮送达的确认问题,可采取以下方式:(1)当事人出庭或者提交书面答辩状,即表明其确认送达;(2)当事人以其他方式(包括电子邮件方式)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3.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作为电子送达进一步推行的规则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用12个条文,从当事人接受送达义务、送达标志、当事人 认为关于电邮送达的确认问题,可采取以下方式:(1)当事人出庭或者提交书面答辩状,即表明其确认送达;(2)当事人以其他方式(包括电子邮件方式)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并且起诉次数受一定的限制。(2)程序简便易行。当事人双方的起诉状答辩状适用表格进行,也可以口头进行,无证据开示制度,不适用陪审团制度, 与未来》[M],法律出版社2000版,第35页。 [7]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249页。 [8] 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62.html -
了解详情
下也可以向起诉那样允许以口头方式提起,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反诉状可以与答辩状为同一诉讼文书,也可以分别书写。 对被告的反诉,法院应当依起诉的条件及反诉 但随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作了明确规定。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