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有时反而会误导法官行为,诱使法官扭曲正常的法律程序以迎合考核的需求。[3]比如有的法院过于强调民事案件调解率,结果导致法官以劝压调、以判压调、 从而在相对更多的个案里促进法官的中立性。比如严格的随机分案、不间断开庭和当庭宣判制度,虽然不可能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但是至少可以极大增加类似干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1.html -
了解详情
这和他们的诉讼制度设计有关:①促进当事人和解。在美国,超过90%的案件都未到达开庭审理的阶段就通过和解得到了终结。{4}通过收集证据和了解对方当事人的 对再审裁判可以上诉的制度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1995年,适用于除严重诈骗案以外的所有案件,目的是使控辩双方为开庭审判作好准备,使法庭作好必要的审前安排。在该程序中,辩护一方须提供一份打算 281条,规定被告人也应当把自己希望传唤的证人的名单通知检察院,以及在必要时通知民事当事人[3](P 117)。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也都规定,辩护方承担着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9.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在无正当理由时拒不出庭作证应承担何种法津后果。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9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人在人民法院通知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7.html -
了解详情
未作出必须贯彻实施的要求,致使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执行,有的法院不执行。加之,民事案件类型繁多,情况复杂,尤其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 法院自行取证制度。该制度要明确规定两项内容:第一,法院自行取证的时间与程序。其时间必须是开庭以后,其程序须经合议庭确定。第二,自行取证的范围:必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80.html -
了解详情
接受交叉询问。法院没有遵循专家意见之义务。 8.证明。《规则》认为,普通法系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为优势证据,大陆法国家为自由心证。在许多国家,特殊 内容详见原文及中译本。 [⑧] 事实上大陆法国家在开庭审理之前大多允许修正诉答文书,而美国所谓修正诉答文书的自由只限于审前程序。谁更自由,值得商榷。 [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进行深刻检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一、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设置的法理分析 一般认为,民事判决是指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法院针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争议或者一方 上诉审程序的救济,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有失公正的。退一步而言,即使第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定很可能是正确的,但当事人等利害关系人基于其对法律的理解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7.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发挥人们所期冀的作用。 (2)审判权失范 如果说审判改革给中国民事司法带来了第一个重大的变革是审判权(主要是调查权、勘验权等)过分弱化或缺位的话, 较高的法官入门资格(通过司法考试应当是最低限度);其次,对进入正式开庭审理程序的案件,应当确立参与合议的法官公开判决的理由和公开署名制度,并在网上发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公正,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得以纠正,而设置的一种不同于普通审理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等?的特别审理程序。它不具有审级的 运用未作限制性规定。据司法实践粗略统计,因出现新证据而导致对原生效民事裁判进行再审或改判的案件占再审民事案件的40%以上。新证据是导致法院生效民事裁判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55.html -
了解详情
简易程序界限不清而导致大量混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如起诉时按简易程序受理,却以普通程序开庭,或按普通程序受理,而依简易程序审理,或随意简化程序等, 的范围。一般来说,口头辩论仅在当事人请求诉讼变更第一审判决的限度内进行,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25条规定,诉讼案件在控诉法院应在控诉申请所定的范围内重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