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的产物,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关系的影响。经济法作为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部门法,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直接调整在国家管理和协调 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 【注释】 [①] 程信和:《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②] 陈光中总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155.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以《民法通则》的通过而告终。通过研究讨论,民法学界对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民法与经济法的划分、民法的调整对象、 年以来,一直采用民商合一。[32]但也有些学者指出,民商合一并不意味着将纷繁万端的民商法包容在一部民法典之中;民法典应立足于商法化,充分体现商法色彩。[33]民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新路径。 1970年美国国会修改《清洁空气法》以加强对汽车排放废气的控制。为此,国会要求美国科学院对该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决定是否修法。于是美国 的经济理论来鉴别。反垄断法与反倾销法有关垄断和倾销含义的不确定性,其实正是经济法律规范深受不同时期经济学理论影响的典型反映。这或许正是经济法有别于行政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939.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原则相比较 (一)传统民法的人格平等原则与经济法的实质平等原则。 人格平等原则,也称主体资格平等原则。近代民法在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下,宣示确立人格平等原则 然而,这又与个人本位法截然不同,经济法对个人利益的兼顾也不可能突破该法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协调的初衷是要考虑整合社会各方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03.html -
了解详情
对市场主体内涵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的。就其概念而言,有不同的表述,如市场主体是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及居民个人。 对整个市场经济体制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经济法确认市场主体的特殊资格,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家对其干预的力度,对市场主体资格实行差别待遇,赋予不同市场主体能够在特定地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4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北京、厦门降低行政成本先行一步。 [9] 其次,对于是选择此种干预方案还是彼种干预方案也得通过成本与效益的 优势地位,损害弱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并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济法为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超越主体均质性的假定,以主体差异性为理论前提,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3.html -
了解详情
相应的变化,逐渐从行政法中分立出来,成了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在实现国家宏观控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有淹没组织财政收入之势。 调节包括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两个方面。税收可通过对制约总供给的生产要素投入及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来调节供给总水平,以发挥刺激供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81.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运行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实然态法权结构的分析也具有更大的难度。 从经济权力与经济权利的现实生态来看,经济法的法权结构在实然层次 监管的缺位而挤占公共空间,结果或是个别的权利主体实施不正当竞争侵犯了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或是若干权利主体通过不正当联合或结盟实行垄断、限制竞争,比如价格卡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23.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背景,特别是旧经济体制的影响,当时普通的中国百姓,甚至在从事政法工作的部分人员中,均对中国民法的存在的必要性带有肤浅的认识,以至于不少人将民法 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应该摆脱外国模式的影响,摆脱原有的管理体制的束缚。这样,我们的经济法理论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为我国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36.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和实证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货币政策的承担者中央银行的研究方面。许多研究者考察了制度设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了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状况 中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26]正是这一宪法条文,成为许多经济法学者认为宏观调控已成为一个法律概念,进而提倡完善宏观调控立法、制定宏观调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