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被告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受到两次起诉、审判或科刑。《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接受两次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96. [4]谢佑平,万毅.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3):75. [5]王锡三.民事诉讼法研究[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现行规范在法律后果方面规定得颇为宽泛,法院可以自由选择。如根据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208条的规定,法院可以确认合同无效,也可以完全或部分排除 的第一项本质上仍贯彻自由主义的观念,认为明确规定利息限制与民法典在理念上有冲突。与此相对,持社会化思想的学者如基尔克(Gierke)主张应当将暴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26.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被告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受到两次起诉、审判或科刑。《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接受两次生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96.谢佑平,万毅.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3):75.王锡三.民事诉讼法研究[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5.html -
了解详情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存在差异或发生冲突,如何取舍?目前都没有相关的规定,检察机关内部以及检、法两家的认识也不一样。如2007年上半年某市 ,但由于设备的管理、使用仍归检察机关负责,看守所无法对同步录音录像进行监督。 第二,全程同步含义有空子可钻。《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10.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上具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要件,换句话说,它应该纯粹是表面上具有刑事违法性;第二,它不具备犯罪的另一个属性社会危害性。一般说来,之所以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因为行为 宽恕了,怎能再由国家赔偿?观点3之线下赔偿说则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法律己明确不认为是犯罪的不予赔偿,如果赔偿岂不违法? 笔者赞同线上不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866.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美国《法律重述?合同法》规定,在双方当事人所用的允诺或合意或术语可获得同一含义时,应根据该含义作出解释。应当说,如果同一含义不违背强行法规范 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624.html -
了解详情
。经历了清末民初第一波的宪政热和民国的第二波宪政实践之后,新中国的成立是这一宪政建设和选择的又一次转折。社会主义一种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证明 。面对个案解决之中可能蕴含的制度生成的宪政时刻,政府绝不可能靠回避矛盾或压制冲突来谋求多元利益通向一致,而必须建立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以增加社会的包容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3.html -
了解详情
是消费者。不少法院判决运用了这一“经验法则”,把某些打假者排除在消费者之外。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有句至理名言:“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购买邮票的行为能否排除在消费行为之外呢?诸如此类的行为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第二,“消费者”这一概念的边界并不是像梁先生描述的那样清楚。大多数法律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6.html -
了解详情
时,此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对此有观点认为:通知作出的时间与向法院诉讼不冲突,随时可以通知。因为诉讼本身就是通知,即人民法院用发诉讼材料的方式代替了受让人 ,都可以对抗受让人(德国民法典第404条;日本民法典第468条第2款;美国合同法重述第167条第1款;英国1925财产法第136条)。该规则的目的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296.html -
了解详情
时,此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对此有观点认为:通知作出的时间与向法院诉讼不冲突,随时可以通知。因为诉讼本身就是通知,即人民法院用发诉讼材料的方式代替了受让人 ,都可以对抗受让人(德国民法典第404条;日本民法典第468条第2款;美国合同法重述第167条第1款;英国1925财产法第136条)。该规则的目的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