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有效的证据。中国刑事审判并未实行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也废除了大陆法诉讼进入审查起诉阶段(甚至侦查时)律师的全面阅卷权,于是辩护人在审前只能查阅、 指出,刑事案件和刑事业务辩护的比率是7:1,也就是说每7起刑事案,只有1起有律师辩护。毫无疑问,在另外6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没能得到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53.html -
了解详情
从证明责任来看,控方应当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但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其三,从证明标准来看,如果 证据的排除时间提前到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也要承担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这是检察机关履行客观义务的需要所在。这样规定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5.html -
了解详情
两处,即刑诉法93条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和不讲真实姓名和住址的身份不明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可以无限延长的规定。如实供述义务不仅与无罪推定逻辑上矛盾 辩护人的法律地位,根本没有阅卷权;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却只能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资料。至于控方手中的证据资料从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就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中法律原则具有概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居于基础和本源的地位。它虽然并不直接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但与法律规则一样,也具有 ,只要未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地位就只有一个无罪。因而,从无罪推定出发,要求侦查机关必须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各项诉讼权利,自觉维护其正当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9.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在我国得到了一些采纳,表现为:受刑事追诉者在起诉前处于犯罪嫌疑人的地位,在起诉后则处于被告人的地位,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公诉人负有提出证据、证明被告人有 要遭败诉危险,而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庭审中,被告人有陈述的权利,既可以作有罪的陈述,也可作无罪的辩解,体现了不强迫自我归罪[7]的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27]这种功能显然是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才能显示出来,此时公诉是对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行为进行法律追究,与其说是强迫其尊重和遵守国家法律,不如说是强迫其接受 也。诉讼即一方告于官府,而后双方进行争讼,由官府进行决断。起诉是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私诉是由个人、个体行使起诉权,公诉则是由国家行使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70.html -
了解详情
有力地打击犯罪。 口供是量刑的重要依据。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悔罪程度设置了从宽幅度,从低到高的递进式的从宽制度体系,包括坦白、自首和立功。悔罪程度较好 不利于他的推论。被追诉者在侦查、预审、起诉、审判各个阶段和环节都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而不仅仅是针对警察的讯问权。 被追诉者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54.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除了向被害人了解相关情况外,很少向被害人说明案件侦查进行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在审查起诉阶段,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委托人的 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不愿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有的被害人因为和犯罪嫌疑人亲情关系的存在,既痛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又不愿看到其受到过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3.html -
了解详情
由无罪推定原则推导出来的,即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这一假定出发推导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并进而引申出犯罪 杜绝发生刑讯逼供,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律师在场同样起到对民警文明执法的保护作用,避免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为逃避打击而诬陷民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03.html -
了解详情
的普遍适用性出发,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就应得到适当的保护。 刑事诉讼法自身具有人权法性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就适用于侦查阶段的条文规定也阐述 只有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两种方式,对于侦查程序中的许多违法行为,检察机关都缺乏有效的知悉途径。从司法实践来看,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的关键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