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主要以民间调解和人民调解甚至行政方式化解各种争议的非讼机制日渐萎缩,民事诉讼已成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途径。[2]在这种形势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 年9月15日访问。 [13]、同注12。 [14]、范愉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涉及国外ADR制度均参见此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22.html -
了解详情
更多的公平 正义,才是法治建设的目的。在农村最能让群众接近公平正义又能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是建立县、乡、村调解机制,以此作为司法机关工作的前沿阵地 的民商事案件都可以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进行调解,这样既方便群众解决纠纷,又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效率,给边远农村、山区的群众解决纠 纷带来很多的方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9.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纷解决途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从世界范围来看,和解与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传统方法发展到现代社会,无论在何一法系、何一国家,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 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诉前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儒家认为纠纷解决的理想方式应为一种非诉讼的礼法教化和劝导,通过宗族中品质高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纷解决途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从世界范围来看,和解与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传统方法发展到现代社会,无论在何一法系、何一国家,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 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诉前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儒家认为纠纷解决的理想方式应为一种非诉讼的礼法教化和劝导,通过宗族中品质高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1.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支持和衔接,借助并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法院通过对非诉讼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从而 内涵,当事人基于不同的诉讼动机往往追求不同的程序利益。根据纠纷的性质和繁简设置多种不同的程序,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已被各国民事程序立法所普遍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0.html -
了解详情
,对和谐的追求,为非诉讼民间调解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半官半民的庭外调解 民间调解不能奏效,纠纷的当事人将诉状投向官府,纠纷的解决则进入了司法程序。 不仅是一种有别于通过公堂审判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而且其本身的机制也是多元化的。在这种多元的调解机制中,纠纷当事人对纠纷的解决方法和调解人有着较为灵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5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举证及证明责任,赋予当事人诉讼利益处分权,确立调解自愿原则,明确民事案件二审为有限审,庭审中引入质证和辩论程序,等等。这对于保护当事人诉权,对于法官 政策。(2)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能动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我国国情条件下,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48.html -
了解详情
非诉讼解纠方式,提倡重视纠纷解决的非诉讼方式,并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行政调解作为作为一种东方经验在中国源远流长,这种东方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力求建构公共权力与公民 ,则劝息教慈;于兄弟之间,则劝以爱友。行政调解被广泛用于解决当事的民事纠纷,乡里设社,社长负有调解职责即诸论诉讼婚姻、家财、田宅、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8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程度上放开了对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的受理限制,但时至今日,那些因为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而引发的民事赔偿请求仍然被拒于法院大门之外。[11] 的;把这些矛盾推到调解、仲裁这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法院都处理不了的问题,让这些没有实权的机构处理,未免太天真了。在这种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55.html -
了解详情
(二)明确人民调解组织的地位与性质 根据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调解被定性为一种群众性的自治行为和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鉴于 版第4744页 ⑤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69页 ⑥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