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理论及实务界已确切予以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 第2版,第720页。 [11] 陈蓓蕾著:《精神损害赔偿应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诉求》,载www.civillaw.com.cn,于2008年3月23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2.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2003年第3期,第119-120页。 ⑦王琳:《精神损害赔偿何日走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载//www.tianya.cn/new/TianyaDigest/TianyaArticle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Article=17520,于2007年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但经移送或发回、发交于民事庭后,应适用民事诉讼法。”因此关于法律的适用,在移送、发回或发交民事庭前,原则上准用 制度应否维持之研究[M].台湾:宏辉电脑资讯企业有限公司,1997.220 阮富枝.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否维持之研究[M].台湾:宏辉电脑资讯企业有限公司,1997. 195 阮富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5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中立性和权威性遭到被告人的怀疑。 (二)实体方面的问题: 在责任认定上,一般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通常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 冲突与协调》肖建华《法学研究》2001年第23卷第6期;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权利保护》 王福华、王琦,《中国法学》2002年第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4.html -
了解详情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假如被告人没有财产可赔偿,依照民通意见第161条规定, 》第43条规定法人、其他组织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要承担民事责任是有所不同的。假如单位职工借用单位的名义进行犯罪活动,单位是否要承担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html -
了解详情
月29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8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司法实务 :浙江省泰顺县人民法院 邮编:325500 注释: &1.陈殿福著的《浅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2002年第2期的 《人民司法》第5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1.html -
了解详情
和周到性使被害人难以得到公正的赔偿。再次,有利于克服以罚代刑现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愿意赔偿与否、赔偿态度好坏、赔偿数额多少成为法官对其量刑 ,有利于缓和和消除被害人精神上的痛苦,符合人类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在现行民事法律已明确规定对精神损害应予赔偿,如仍不允许被害人对实施侵害的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操作程序。因此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立法完善的角度,以及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角度上看,有必要加以明确 义务也应平等。因而在程序的设置及其权利的完善中,也应当明确被害人的诉讼义务:对于被害人负有收集证明自己赔偿主张的证据的义务;负有向法庭提交证明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4.html -
了解详情
本意从保护被害人的角度给予了适度倾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从公安机关在追诉时效内立案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需要经过 在外亦不利于国际交往。第六、《批复》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对是否受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认识其中刑、民之诉的相互关系,对于避免程序及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实现诉讼经济的立法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诉”的表述,在法学理论莫衷一是,但具有两点共同 启动诉讼程序的原因;其二诉是向司法机关提出的程序或实体上的请求。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诉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刑、民之诉的程序关系和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