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范构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犯罪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因而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期待可能性为切入点,考察罪责的规范构造,并进而论及犯罪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1)主观的责任要素。具有责任能力是前提,故意、过失以及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是主观的责任要素。另外,由于主观的责任要素中包括对行为决意有影响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为出发点,阐述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的具体把握,希望对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一、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的一般关系 过去很少有学者意识到认识 的。如果国家机关的指导错误或者解释错误极其个别,则行为人未必没有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4)对于个人的信赖错误,如果行为人在行为之前以真诚的善意进行过询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2.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根据行为人当时的现实情况并不存在选择的可能,即在实施行为时不可能期待行为人不为违法行为而为合法行为,那么说明行为人除了采取违法犯罪的行为方式之外 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4)童德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范构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犯罪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因而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期待可能性为切入点,考察罪责的规范构造,并进而论及犯罪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1)主观的责任要素。具有责任能力是前提,故意、过失以及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是主观的责任要素。另外,由于主观的责任要素中包括对行为决意有影响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4.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并逐步得到了立法和司法上的承认,但我国刑法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试图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有关问题及其对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借鉴意义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 还必须以被告基于此认识而向雇主提出拒绝驾驭此马为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上无法期待被告人不顾丢失工作的危险而向雇主拒绝驾驭此马,故被告人不应负过失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3.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中国刑法第16条的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规定、实际就是中国刑法“肯定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主张。 [37] 这是因为,行为既然乃因“不可抗力”引起,就完全不发生 ,却不是本案的辩护律师,更非承办本案的司法工作人员,而是以学术研究为主。有鉴于此,关于本案的分析,仅建立在下述假定性前提下,即“假定”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9.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法学杂志》2009年第4期 【摘要】期待可能性问题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研究中独具特色,地位特殊,近年来,虽然逐渐为我国刑法理论所接受,且研究者 能够很好的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将期待不可能的范围过于扩大,以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在立法上可以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7.html -
了解详情
,日常生活中就一般人而言,如已处于无法可想之地步,而不能期待其为合法行为时,则行为人所为之违法行为,实属为自我保全之心理 研究.(M).台湾.汉林出版社.1976。 [4]同[2]。 [5]游伟.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C].《刑事法评论》第8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石城法院 蒙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95.html -
了解详情
和量刑,尤其要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着眼点主要是个体;而犯罪学中对于犯罪的研究最首要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因此它就要着重考察犯罪行为的背景、动机、起因、发展 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适法行为。”三、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期待可能性问题因为某些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所以在刑法的范围内是不作为犯罪来处理的;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17.html -
了解详情
的缺陷,但却为日后学者们开展对法律规范的深入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正是对法律规范的科学认识为期待可能性理论奠定了深厚的法理学基础。格尔得施密特 可能性的观点出发,被强迫违章冒险作业的工人基于当时的客观环境,法律上一般难以期待其违背直接主管人员的命令而不从事有关的违章行为,因而缺乏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