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制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虽然行政诉讼调解的结果并不一定均以撤诉结案的方式表现出来,协调协议、行政机关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20 ~ 222页。 [10]参见甘文:《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差别,可以参见应星、汪庆华,见前注[20],页214-15。 [40]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 [41]//dy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6022,最后访问日期:2007年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2.html -
了解详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沪)2007年6期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倡导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与我国《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规定不符。《行政诉讼法》 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推动当事人和解。人民法院要通过行政诉讼案件的和解实践,不断探索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多种结案方式,不断创新诉讼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行政案件等)。当事人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复议机关是否依法履行纠正违法和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职责 救济途径而导致其权利实际上无法得到救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同时,也使人民法院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功能逐步得到充分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2.html -
了解详情
就有关金钱赔偿可以达成谅解,双方各自可以处分一定的权益。我们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将和解限制在行政赔偿案件中似乎过于狭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行政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和解应当成为一种公开的法律行为,由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没有确立和解制度,甚至禁止双方当事人和解,因而人民法院不敢大胆利用调解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9.html -
了解详情
收缩。同时,由于诉权理论、当事人适格理论、检察理论的不断发展,检察机关应当在民事、行政诉讼中进行适度的职能扩张。 关键词:职能;收缩;扩张 ON THE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PROCURATORIAL ORGANIZATIO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较及具体分析行政赔偿诉讼、行政裁决诉讼与行政处罚诉讼,从而论证了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及判决确定性原则相违背,并提出笔者的观点, 等一系列程序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分清是非责任,才能最终解决民事纠纷。所以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根本无法实现诉讼效益原则,而且由于附带民事诉讼会产生以下一些混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5.html -
了解详情
证的规则,都不可能直接照搬。应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一)树立法律真实的理念 我国传统证据法学认为,诉讼证明不可能 合理怀疑证明标准或者大陆法系审理形式案件所要求达到的高度盖然性标准,建立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名称是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 (1)该标准的主要涵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1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再次就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明确作了规定。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50 条规定: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可以分为申请撤诉、原告同意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并申请撤诉、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审查确认这个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民法院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反对者认为,公权不可处分,行政管理活动的双方当事人 放弃其行政职权的方式来促成与相对人的和解;公共利益不可出让,如果在行政诉讼中允许调解,无疑为行政主体拿公共利益与相对人进行交换,结果导致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1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