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重要调整。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自侦案件侦查手段单一的困难,但如何对这些侦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也对检察机关提出更高要求。 (五)有关讯问活动的 重视,其中,又特别重视审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和案件证据是否充分,有的甚至在批捕程序中执行过高的证据标准,不够判实刑不批捕。但与此同时,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31.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期限已经到期必须作出决定,但因为调查结果可能对案件处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决定无法作出,使检察机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对调查期限应该分两种 的名义进行监督。其次,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程序性制裁措施的重要性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制裁措施。如排除非法证据,该措施从根本上否定了侦查行为和侦查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1.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极大地丰富了价值判断的内容,并创造性地把刑事和解纳入价值标准的判断过程中。但这一标准的运用尚有不完善之处并存在被滥用的危险 庭前证据交换机制有利于庭审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诉讼突袭的情况。通过庭前证据交换,检察机关得以充分实现对案件的整体把握,既可确定辩诉争点,确保支持公诉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6.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审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办案检察院提出申请,由其上一级检察机关审批。 3、取得证据的使用原则。通过技术侦查和秘密技术措施取得 证据立法简单、原则、空缺多,并且受经验主义的影响,基本上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办案经验的总结。在证据的运用上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过于强调客观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47.html -
了解详情
指挥警官应该报告给警务处处长并附上处理建议。 (五)证据处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在将证据移交法庭前,侦查机关是保存案件证据的最主要机构。在庭审前对案件证据的 作证程序的权利,原因在于控辩双方是庭审对抗的主体,但双方都没有参与案件的侦查程序(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涉及警察出庭作证问题),在质证过程中,控辩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2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传统,还因为在成文法国家,审前程序中司法控制的运用一直在努力调和与释缓协商程序对证据裁判、控辩平等原则的冲击,这将在下文予以论述。 二、审前 进行有效的救济,即至少可以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批捕权交由法院控制,以解决检察机关作为侦查机关办理案件行使诉讼权力时的制约问题。但是,长远地看,批捕权还是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8.html -
了解详情
不注意收集,从而影响了证据的证明力。 二、职务犯罪案件取证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活动出现不规范、不合法取证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 机关执行。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技术侦查的运用还相当落后,同侦查机关相比,检察机关技侦工作仍然需要强化系统管理和有序发展。 (三)追求快速结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949.html -
了解详情
妨碍公正实现。还有,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滞后。 我们国家在1994年颁布了《国家赔偿法》,主要针对公安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里的错捕、错判、 。这个我们刑诉法已经有规定。证据不足不起诉,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作无罪判决。但这些规定的执行不好,疑罪从轻成为经常运用的办法,类似佘祥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进行与证据调查的主持者为谁,才有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之分[2](P 3)。 在我国,有关诉讼模式的研究肇始于李心鉴的《刑事诉讼构造论》[3].应该 。关于此,有学者立足公检法三机关的利益平衡,提出了所谓的双三角结构(即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由检察院负责审查批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则由法院负责审查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程序进行与证据调查的主持者为谁,才有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之分[2](P3)。在我国,有关诉讼模式的研究肇始于李心鉴的《刑事诉讼构造论》[3]. 。关于此,有学者立足公检法三机关的利益平衡,提出了所谓的“双三角结构”(即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由检察院负责审查批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则由法院负责审查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