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污罪的法定刑重于职务侵占罪的法定刑,尤其是有身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公司、企业人员)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那么对这些人员 评释选集[M].洪福增译.台北:汉林出版社,1976。 {15}孙国祥.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16}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贿赂罪置于渎职罪之前,并将主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贪污罪)。从形式上看,这种立法规定 又一次对贪污受贿犯罪主体作了立法上的修改,通过增设公司及企业人员侵占、商业受贿罪,将公司、企业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职务侵占罪、商业受贿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15.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之行为不具有公务渎职性 以上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企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均不再直接体现国家管理职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再是 的主体,虽然可以对国家财产给予特殊的保护,但仍然具有与该罪犯罪客体之一的国家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具有不适应性。 三是取消刑法第271条第二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3.html -
了解详情
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两种犯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在狭义的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主要发生在被改制的集体企业由 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该管理者行为时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其应构成贪污罪;如果该管理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02.html -
了解详情
以未遂论处。 (三)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 工作人员。客体上侵犯的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两者的区别是:⑴犯罪客体不尽相同。两罪虽然都侵犯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56.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组织中的财产等侵占行为逐渐增多,且危害性愈来愈大。由于1979年刑法对其他侵占犯罪规定的尚付阙如,因而刑法对这些行为就显得手足无措。基于保护集体财产和惩治侵占 条第1款的规定及有关的刑法理论,构成职务侵占罪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要件:一是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二是行为人主观上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29.html -
了解详情
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依法惩治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08.html -
了解详情
一、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否限于公共财产现行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 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⒀现行公司法规定了两类共三种公司,即有限责任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2.html -
了解详情
一、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否限于公共财产现行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 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⒀现行公司法规定了两类共三种公司,即有限责任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2.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认为,根据有关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解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侵占本单位财物中的共同犯罪问题,必须坚持以下两项原则:第一,根据共同犯罪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只要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就可单独实施某种犯罪,如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行为人只要具有国家机关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