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例如提出上述两个术语的学者就持不同的观点,一个认为只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而不包括应受惩罚性,一个认为还包括应受刑罚惩罚性。这样,将一个 理论将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放在犯罪主观方面之下研究,认为它们没有罪过;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精神病人的损害行为放在犯罪主体之下研究,认为他们不具有犯罪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7.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能认定其性格的社会危害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违法性认识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具有刑事违法性,只要认识到违反行政法规就可以了。结合上述理由及证据, 的业务部门违法经营金额较小,上述被告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依法免于刑事处罚。上述非法所得,予以追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
//www.110.com/panli/panli_303539.html -
了解详情
反社会行为的正式反应模式不外乎国家反应模式和社会反应模式两类,其中前者包括刑事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后者包括纪律制裁、道德谴责、当事人和解、被害人自卫 两道防线:罪刑法定原则旨在反对法律虚无主义,防止将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发展起来的犯罪构成理论成为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61.html -
了解详情
给犯罪构成理论带来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刑法理念认为,一个国家对付犯罪并不需要刑事法律,没有刑法也并不妨碍国家对犯罪的有效打击和镇压,而且,没有立法的犯罪 法规,也可以说是,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⑩而犯罪构成不仅应反映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还应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本身就足以涵盖这两方面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49.html -
了解详情
轻,可以把上述两个问题推而广之,归纳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形式上具有刑事违法性但社会危害性还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的行为,如何定性?理由何在? 二、实践部门的 就产生了如下公式:因为(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不)违反了刑事法律,再所以该行为就是(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可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59.html -
了解详情
即依据犯罪构成,就可以具体的构成要件为标准,来判断哪些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的犯罪行为。所以,仅就理论而言,形式判断与实质评价 破坏的规范。通过这三重判断,我们可以看到,犯罪是如何破坏刑法规范,冲破刑事法网的约束,破坏人们的规范信赖感,从而值得加以谴责的。 [19] 对犯罪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8.html -
了解详情
有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上述规定从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方面阐述了犯罪的要领这个概念体现了犯罪的鲜明阶段性;它 。这并不是说社会危害性和应刑罚惩罚性骊于犯罪的构成无足轻重碉是立法在规定刑事违法规范时已将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外国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1.html -
了解详情
反社会行为的正式反应模式不外乎国家反应模式和社会反应模式两类,其中前者包括刑事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后者包括纪律制裁、道德谴责、当事人和解、被害人自卫 两道防线:罪刑法定原则旨在反对法律虚无主义,防止将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发展起来的犯罪构成理论成为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0.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刑事责任。与附属刑法相呼应,刑法典一方面重申了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一方面又具体规定了相应的刑罚种类和幅度。如我国现行《刑法》第341 条第2 款 的自身存在就决定了它只能充当部门法过渡的桥梁,而不可能像刑法典那些在刑事法领域内大有作为。 第二,必须注意附属刑法的时代性和与刑法典发展的同步性。附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3.html -
了解详情
大小并非完全是由刑法规范的构成要件所决定的。 总之,行为符合刑法规范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并不总能说明其具有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也并非总是由刑法规范即 社会有益,所以不能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一般特正当行为称为违法性阻却事由,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某些行为形式上符合分则性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