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区分原则,似不同于德国、瑞士、台湾法上所谓区分原则或分离原则。依吾入通常的理解,德国法上所谓分离原则乃在肯定有一个独立存在于负担行为(债权行为,原因 。是受托人违反信托之内部约定。而处分受托财产,仅对信托人负契约责任而发生债务不履行问题,尚无侵权行为可言。(最高法院民事裁判书量编,第19期,第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0.html -
了解详情
只应由自己决定。如果司法机关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既违背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又违背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由胜诉权消灭说产生的历史 ;二是如当事人表示自愿履行但尚未履行,法院应判决强制履行。[75]如采上述理解,《诉讼时效若干规定》第22条意义上自愿履行义务后以时效届满为由进行抗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70.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的原则相抵牾,徒然增加合同无效机会;而且与相关民事法律制度多有不合之处,破坏合同法体系;其运行的实效亦迂回曲折,难谓允当。具体表现为: (一 二)认定无权处分影响合同效力,与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严重冲突 首先,合同法的这种规定与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分离)原则相冲突。区分(分离)原则的基本含义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39.html -
了解详情
(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启动再审,违反了处分原则。处分原则又称处分权主义,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是指在诉讼中当事人是否起诉或终结 发生冲突。客观上看,由于法律规定与法律事实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加上人的认识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因而对错案标准的理解与把握不可能相同。因此,现代司法对错误的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22.html -
了解详情
法释(2004)10号司法解释第十一条十项的理解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程序交叉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民事诉论 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与 裁量权时滥用职权或没有尽到合理注意。按上述违法广义的理解,既然包括违反成文法也包括违反法的原则和立法精神;既然包括作为性违法,也包括不作为性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1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目前,我国《物权法建议稿》第28条已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权利正确性推定作用”原则。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不动产登记补偿制度,国家赔偿法亦没有将错误登记造成的 的,该合同有效。”对该条应理解为我国民事立法上针对无权处分所设置的一般规定,无权处分行为属效力待定的行为。这里的效力待定,系指当事人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43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目前,我国《物权法建议稿》第28条已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权利正确性推定作用”原则。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不动产登记补偿制度,国家赔偿法亦没有将错误登记造成的 的,该合同有效。”对该条应理解为我国民事立法上针对无权处分所设置的一般规定,无权处分行为属效力待定的行为。这里的效力待定,系指当事人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575.html -
了解详情
《行诉》第32条的规定可以理解为是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特别强调性的重申,既照顾了我国国情和行政诉讼的特性,又注意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有斐阁1990年,第267页。 [41]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1-272页。 [42]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7.html -
了解详情
一事实所以王认为在德国民法理论上物权行为理论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为因为该理论将民事行为区分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将现实生活中某个 说的论述里提到了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以及当事人意思自治,并从对《合同法》第52条的理解入手,论证了无权处分合同并非当然无效。 其次,有观点认为完全有效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79.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约,对方解除了合同。对于合同解除的效力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合同的效力消灭,有的理解为合同的效力不消灭,仅仅是原定给付义务消灭,而转为 ),是否有失公允?出卖人是否有理由获得比起买受人更高的保障?无因原则的结果恐怕比起有因原则或者债权形式主义更加公平合理,至少不应当说它导致了如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