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概指民事案件在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 当事人确认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即举证完毕的事实和对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认知。关于第一方面,当事人确认除已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或请求法院依职权取证并获准许的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必受该法律条款规定的限制,可以当即开庭审理;另外,在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一致确认的情况下,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作开庭审理,直接进行书面审理作出判决。在 条规定的限制(即简易程序不必公告),但这与公开审判原则相违背。我们认为,法院审理简单民事案件,一律要求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没有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60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这程序再审的,检察机关才能提起抗诉。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排列似乎表明审判监督程序是专门用来纠正第一审、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无再审的必要。执行 取得的证据可能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的,对该民事案件不具有证据价值,也不需要在法庭上出示,只作为对法院有关责任人员追究纪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前程序又称庭前准备阶段,是指民事案件受理后,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和案件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准备活动。民事审前序对于保障民事案件 前准备程序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 第一,目的一元化。即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目的是便于法院依法行使审判职能,依靠各种职能手段积极查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94.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在经过试点的基础上制定 了 《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规程(试行)》,设立了举证时限制度,规定除适用简易程序独立 审理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在立案后,正式开庭之前, 提出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举证时限的终点应是在第一审法庭开庭之前;二是举证时限的终点应是在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前;三是举证时限的终点应是在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2.html -
了解详情
。 再审应该适用哪种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 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二是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三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的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四是其他严重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467.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的做法,构成了对民事领域当事人自主处分权的干预和侵犯。 4、再审开庭程序过于繁琐,导致无效重复劳动多,不利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再审案件适用的程序,根据民诉法第184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由第二审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34.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在庭审过程中调解,其比例高达50.7%;其次是选择答辩期满后第一次开庭前进行调解的被调查者。选择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14.8 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提高诉讼调解水平。当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民事案件中,诉讼调解结案的1334792件,调解结案率31%,许多基层法院调解结案率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第二审程序及期限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 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49.html -
了解详情
百五十三条自诉案件开庭审理时,代理律师应协助自诉人充分行使控诉职能,运用证据证明自诉人的指控成立。 第一百五十四条自诉案件依法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代理律师 损失是否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四)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时间是否在刑事案件立案之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 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律师接受委托后,应代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