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法律意味着秩序,然而这秩序的有效性最终又只能建立在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上面。清末的法律改革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我们被迫接受一种新的秩序,但是对这新秩序的信仰 途。因此,陈先生又说: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11.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的国际性特征是不言而喻的。梅谦次郎曾说过, 世上有人称我们的新民法是依德意志民法,这是肤浅的见解。体裁上虽酷似德意志法,但 [M] .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95. [9]谢怀轼。 关于日本民法的思考[M]PP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1 - 1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8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制定法和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紧张,进而引出法律移植的一系列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拓了法学研究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打开了法学 “法治”。不过,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由法学界首创,也不是法学界的专利。即使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些著名的学术论战如“科玄论战”和八十年代的文化争论,他们之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3.html -
了解详情
邦(Civitas)或市民社会(注: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M].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9.),此前人类生活在彼此孤立的自然 希腊-罗马自然法观念曾经存在过这样的形态,因此,本研究对于拓展人们对自然法思想史的视野富有意义。3.本研究告诉我们,罗马人对希腊思想的吸收相当混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出了祟尚精神意志的浪漫主义。德 国思想界在浪漫主义的旗号之下,为学术思想史贡献了“民族精 神”、“意志力”等概念,反对理性的大一统,强调民族的精神生 活 发现新的惊人的差别。而且随着考古发掘以及文献 研究,毫无必要怀疑,如果萨维尼等人能够在罗马呆上10年的 时间,同时孜孜不倦地进行古罗马法律文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94.html -
了解详情
以前的实践,基本上是启蒙思想家人权理念和设计的实践形态。尽管启蒙思想家的设计是人类思想史和政治实践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没有所谓放之四海 现代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9]参见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的“一统性”与“多层性”之分析-简论中国传统法研究中应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23.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在这种意义上两者并不具有绝对的和脱离语境的优劣高下之分。此外,在西方思想史上,社会契约模式也并不是唯一的模式。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自然发生论, 国家学说占主导地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其次,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变革,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重新重视并强调社会契约派的国家法律学说〔4〕。理解、发掘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html -
了解详情
的加快 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新变化,西方法治也由分殊走向了趋同,并出现了法 律传统的危机和超越倾向。中国要走向法治,就必须重构国家和 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M].黄华光,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6][美]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2.html -
了解详情
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 政治过程中不同距离的衰减效应。参见(法)保罗.柯拉法乐:《地理学思想史》,郑胜华等译,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218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4.html -
了解详情
University Press, 2009. [27]例如,参见袁易:《重新思考外空安全:一个中国建构安全规范之解析》,载《中国大陆研究》,2009年第52卷第2期, 和途径的作用机理及其个案实证,但是,却并没有足够强调和深入揭示跨国法律过程这一跨国倡议网络据以发生作用的细节机理。参见[美]玛格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