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抵押担保之效力的固有理念,符合抵押担保满足充分发挥抵押物的效用之目的。《德国民法典》第1136条规定,所有权人对债权人约定承担土地不转让或者不再设定义务负担 的立场。参见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19页。法国民法的立场基本相同。抵押权对抵押的灭失之不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单行法律,也不需要制定民法典。 《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与颁布肩负了总结与确认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神圣使命,《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与制定更是肩负了确认与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制定的民法典要全面体现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原则;(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41.html -
了解详情
应由村民委员会或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村集体土地所有者(村农民集体)与农地的承租方签订农地租赁协议。如前所述,农地租赁较承包经营的突破之一就是 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如前所述,地役权起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近现代民法为了调整各方所有权间的关系,继承了罗马法中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5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涤除权制度,其理由与德国奉行抵押权独立性理论有关。 〔6〕史尚宽:《物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7〕《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 (或者提存)适当金额以消灭抵押物上抵押权的制度。这在日本、法国民法中均有规定。显然,这不同于与梁稿规定的一般受让人的代位清偿制度。王稿做了与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14.html -
了解详情
,仅在第788条(2) 保留之。《德国民法典》与《瑞士民法典》都未规定代位权制度。《日本民法典》仿造《法国民法典》在第423条规定:债权人为保全自己 我国目前商业信用极其低下的现状,这种情形的出现频率无疑会非常高,显然这违背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以,不应允许债务人加入到第三债务人一方。另外,为了真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27.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权或者其他权利者,对他人因此而产生的损害负赔偿义务。《德国民法典》的这一规定,显然与我国《民法通则》中的规定相异。然而,从技术的层面上看, 有不同。例如,权利在法国民法典中是指个人权利,到了德国民法典中受到日耳曼传统中的团体主义的影响,权利的主体包含团体权利。二战以后,现代民法的权利概念是个人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技术工具。[2]之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导入社会生活。法国大革命彻底打破了这之前的社会身份制。《人权宣言》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 作为法律上之主体的一般的法律地位。 在《德国民法典》上,自然人和团体的法律人格采用了权利能力的表达。德国民法在创制团体人格的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8.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价值的制度,这就是抵押权。但是近代民法一开始并不承认让与担保的物权性质。《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都没有规定让与担保。德国是通过两个著名判例 制度,不适宜作为一种物权规定在民事基本法中。 参考文献: [1] 谢在全 《民法物权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 陈信勇 徐继响《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佟柔亦认为法国民法采取此立法例,参见佟柔主编:《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317 学者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推论的诉讼时效效果应理解为:诉讼时效完成,只是使义务人取得拒绝履行是根据《德国民法典》第781条关于债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4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 法治(Rule of law),是指法的统治, 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不仅仅是国家用法来治(Rule of law)。 在法治社会, 的将来,将成为现实。如果说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和20世纪初的德国民法典的问世,成为世界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则21世纪初中国民法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