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作出任何处分。其次,该行为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无证据证明存在胁迫、欺诈等意思表示的瑕疵。最后,该行为并未侵害国家利益,不存在法定无效事由,当然有效。根据民事行为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债权债务作出处分,乃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41.html -
了解详情
可信的证明标准,即强制性措施的采取是建立在清楚可信的证据之上,体现出证据法对国家公权力的有效限制;另一方面,在上述环节中应强调发挥律师的作用 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樊崇义,张晓玲.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90.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对这种特殊的事项加以有效证明,我国的民事、行政审判中都出现了不少社会研究报告(social survey report)[1]这种难以归入现行法定证据形式的新的 事物,法官却并未接受。理由在于,本案中出现的问卷调查报告由于不符合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形,因而被排除。这是因为,接受林恩调查的人并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64.html -
了解详情
的职权主义。回到诉讼模式的原点有助于澄清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证据调查;程序原则或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理由更加广泛,{13}并且驳回本身不能构成一项有效的上诉理由。 虽然证据调查属于法官的专属职权,但如果证据不是案内所存在的话,法官不得主动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3.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认识,德国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变化过程。在德国普通法时期,证据契约被视为当然有效,后来,由于认为诉讼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证据 及程序{1}(P.221)。由此可见,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之确立,拓展了诉讼契约化、证据契约化空间。 (二)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贯彻处分原则的依据在于,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切身利益,因此当事人总是有充分的激励(通常情况下当事人的激励要大于法院)去收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加上当事人本身经历了民事纠纷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他 之司法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法院不可能像当事人那样亲身感受纠纷之真相,其调查所得之证据,是否能有效地证明案件的真相也将成为一个疑问。 其次,法院包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运用证据不断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心活动就是司法证明,即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判断某种事实真相的过程。要求司法人员以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 才能保障诉讼的效率,防止无约束控辩的发生。因此,研究证据规则的类型,并有效、自觉遵守证据规则:对于实现庭审的有序化,保证我国刑事诉讼的科学与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64.html -
了解详情
到起诉、审判阶段,往往由于毒品罪资不存在或被告人翻供,造成审查认定证据困难。如何有效预防一对一案件的翻供,成了所有司法部门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易翻供的 证据,如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有时甚至仅限于犯罪嫌疑人供述。由于言词证据本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主观差异性、记忆的有限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66.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立法采用强制排除的灵活性不足。 下文中笔者拟以我国已经确立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18],尤其是以非法口供为对象作进一步分析[19]。 (一)非法 述,而且侦查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起诉机关又不能提出有效反证反驳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提出的证据,合议庭应依上述有利被告的证明责任原则认定违法情形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1.html -
了解详情
的陈述和证人证言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主要依据。由于测谎技术是审查言词证据的有效手段,所以它在犯罪侦查中确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特别是在贪污、 年合众国诉赖德林案(United States v.Ridling)中,法官驳回了辩护律师针对测谎证据提出的传闻异议,并把测谎专家与检验病人并获准就该病人的生理状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