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解释上也采用了不同的规则,即对登记这种程序行为后果的解释,必须依赖对这种程序的目的和这种物权程序法的特定性的理解,从而不能受当事人真意解释 替代物-登记同意即可,这就导致物权合意或者物权行为不能成为登记审查的对象。(4)形式同意原则的内涵依据上述,德国登记机关主要依据程序法审查登记同意,而无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9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随意处分自己的权利,进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而在法律制度上给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及保障交易安全留下隐患。为此,法律突破了 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实体性内容尚有不同的理解。如,代位权的内容能否作扩大解释;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时应承担何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0.html -
了解详情
仅限于物,但这种区分是建立在一种非连贯原则的基础上的(unprincipleddivision),[50]同为支配性的物权,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分呢?有的学者考察英美 ,冲击了主客二分的基本民事格局。所有权的地位部分讨论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关系,罗马法时,二者共同产生,同时后者又被理解为前者的调整对象而包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区分原则”,似不同于德国、瑞士、台湾法上所谓“区分原则或分离原则”。依吾入通常的理解,德国法上所谓分离原则乃在肯定有一个独立存在于负担行为(债权行为, 。是受托人违反信托之内部约定。而处分受托财产,仅对信托人负契约责任而发生债务不履行问题,尚无侵权行为可言。”(最高法院民事裁判书量编,第19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9.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如何将公有制财产纳入物权法规范体系,所以具体论述上可能会着重于后一种狭义理解。相应地,(2)本文在物权法意义上称“公有财产”、“国有财产”、“集体财产”, 与适当补偿有何区别?两部学者稿均没有作更具体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德国宪法上的公益征收补偿原则的变迁中获得一个概念: 19世纪以《普鲁士一般邦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6.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行为的争论,其根源实际上是对交付(tradition)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如果把交付理解为仅仅是一种事实行为或一项公示方法,则确如某些学者所言 决定是否对其进行保护,也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诚信原则的要求。”[27]梁慧星教授认为,“在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的条件下,第三人可以借助于善意取得制度而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2.html -
了解详情
诉》第32条的规定可以理解为是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特别强调性的重申”,既照顾了我国国情和行政诉讼的特性,又注意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 斐阁1990年,第267页。 [41]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1-272页。 [42]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如上、下级关系,一般被委派人必须执行委派任务,而委托则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托人可以拒绝接受委托,且受托人不能因接受委托而取得国家 分则是总则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则不得与总则相抵触。因此,尽管刑法第383条中用了 “个人贪污数额”而不是“参与贪污数额”,表面上看似乎应理解为个人贪污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原则的确立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新的时代背景与法律环境,都要求我国 编查馆的努力下,全面翻译、引进西方法律,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3.html -
了解详情
视角下的正义在对正义、公正和公平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不论是辞典还是学者们多将公正和正义、公平等同起来,这几乎成为共识。对此,笔者 的结果,在本质上更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处分原则-民事法律主体能够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在诉讼中的延伸。在民事、行政诉讼中权利处分自由表现得特别突出,除了行政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