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纠纷角度上说,处分权是指在民事程序中当事人依据正义原则和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并具有约束力的利益和自由。由此推之,作为民事 主体而不是诉讼客体,不是法院的审判对象。当事人自主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自觉性,即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其诉讼行为是有目的的自觉行为,而不是盲目行动。再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29.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或理性来确定他是否有地位来拥有道德权利,我们就可能剥夺无行为能力人(如白痴、婴儿等)的权利;汤姆雷根教授进一步认为人拥有天赋权利或者天赋价值的根据 月第2次印刷,第253页。 [27] 陈本寒 周平:《动物法律地位之探讨兼析我国民事立法对动物的应有定位》,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2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690.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关系认识不一致。有的认为,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有大小,量刑有轻重,没有赔偿能力的被告人能积极筹款赔偿,是一种悔罪表现,量刑时要从轻,对被告人处以 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对于经济损失的具体范围、计算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实体处理时,应分别依照刑事法律量刑,依照民事法律确定赔偿数额。民事诉讼虽然是在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第107条、第108条关于违约行为形态的规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也多有不同。如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民法上,主要的 对特定的社会经济交往关系作出解释以后,就会在逻辑上限定民法上一系列制度的具体设计和表述,如法律行为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不当得利制度、买卖合同制度等的设计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6.html -
了解详情
,针对具体案件,认真做好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工作,促使其放弃赖帐思想,主动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2、针对被执行人大多无履行能力的问题,应该加强刑事附带民事执行 民事优先赔偿工作。根据《刑法》第36条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97.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论及立法论两个角度对此加以讨论。 一、解释论角度的考察 法官对具体案件的裁判,必须遵守现行法的规定。学说讨论问题,也需要首先从现行法人手,分析其 致人损害,无疑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之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因为即使加害人的排污没有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是其排污行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3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自愿这类正当化基础相联系,而在上述的具体结案中,法官事实上是单方面作出了判断。[10]因此,在清代民事诉讼中,很难说存在着“调处”和“判决”这两种对立的 的幕友代为拟批。对于州县自决案件,州县官可以在庭审结束后当堂宣布判决。此外,法律规定,州县官管辖下的民事案件必须在二十日内审结;但该规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版,第11页。)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同时《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 (注:关于“表见代表”的具体含义及构成要件等内容请参见李建华、许中缘:《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0.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第三人如无合法理由而拒不提供有关证据或者发生与此相关的懈怠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因为法治社会要求任何公民和社会组织在提供涉及司法程序的证据上 当中如何具体设置,我以为,应当根据民事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以及国外的判例经验,就对心证所要求的内心确信程度不同,而将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1.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的主张;或者双方当事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悬殊太大,而国内法律援助制度落后,无能力有效帮助力量弱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若单纯依靠当事人自己 我们现在对民诉法修改的地方,在于它的具体制度,例如证据制度、调解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等,而不在于它的体系。民诉讼法总则规定了一些诉讼中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