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前述两个对犯罪行为所致的精神损害不予赔偿的解释,以使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相协调,进而与普通人的公平、正义观念相一致。 另外一点便是要 功能的兼顾和冲突解决[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第12期 [5]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陈国庆、何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638.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可能判刑;政府官员以官员身份违反了国家刑事法律时,受害人应从其官员造成的伤害获得国家赔偿。从该《宣言》的实施情况来看,欧美 有关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6、提供安全保护和法律援助 包括为人身仍然可能受到威胁的被害人提供保护,尊重被害人的人格,保护被害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62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准确必然影响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作为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损害的救济方式而言,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 损害赔偿的任何制度。应该注意到,排除精神损害救济的司法解释与刑事法律是相冲突的。《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在确认被害人物质损失赔偿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6.html -
了解详情
将最终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从而确立被告人于国家间的刑事法律关系。可以说,这一阶段也是刑法适用的最关键 的重点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立法机关对刑事审判自由裁量行为的监督。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08.html -
了解详情
之体现。在利益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宪法、物权法亦已予以确认的情况下,在刑事法律中承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应当受同等保护乃大势所趋。此外,罪刑法定 调解,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公正。那种以司法机关主持调解违背当事人意愿反对这种刑事和解模式的观点,只不过是生吞活剥国外制度者的主观臆断而已。即使可能出现强制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86.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这二个 被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同时,又规定为侵权行为的时候,就使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规范竞合在一起。由于这一行为在刑法上属于犯罪行为,在民法上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69.html -
了解详情
,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第二百 条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请求我国法院向我国公民以及在华的第三国当事人送达有关刑事法律文书,除有司法协助协定的外,按照下列程序处理:(一)由该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6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等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规定 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制定标志着 诉讼,人民法院也不受理。因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缺导致刑事法律制度自相矛盾。 3、有失公平原则 按照民法的相关规定,公民的人格权遭受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194.html -
了解详情
至此被害人通过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权利救济的途径也被否定。 可见我国刑事法律所设立的附带民事赔偿,是一种限制性赔偿制度,其限制性首先表现在 的损害的同时鼓励罪犯改过自新、重返社会,从而重塑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由此看来在刑事领域建立完善的物质损害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才符合正义的要求。 宽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081.html -
了解详情
年6月15日浙江法制报第四版)。 [2]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载《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 韩国刑事诉讼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43页。 [12]李昌珂译: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版4月版,第13页。 [13]顾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