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由控方承担败诉的证明责任。在我国新的诉讼制度中实行控辩式庭审方式,庭审对案件的最终处理具有决定意义。法庭调查活动的主角由法官 被告方对指控的有罪证据予以否定或反驳,或者对被告行为作不负刑事责任、免除刑事责任,豁免的辩护时,是应当提供证据的。这里说的是应当,认为这些是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9.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行为的功能定位在发现犯罪和证实犯罪的角度上。为了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在观念上应当有所调整。司法鉴定行为应当是发现真实的证据方法,体现 参与人;司法鉴定行为应当有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积极参与;对于有利于辩护方的鉴定结论与有利于控诉方的鉴定结论应当同样得到司法机关的重视。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30.html -
了解详情
有所简化的一种特别程序类型(主要指的是简易审判程序),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公正与效益成为现代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两大 帮助 ,不利于控辩平衡 ,实现诉讼公正。在中国 ,律师的执业环境不甚理想 ,加上辩护活动面临着一定的职业风险 ,因此律师作为辩护人参与普通程序的比例本身就不很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法律援助开始于1994年,司法部原部长肖扬提出建立和实施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开始法律援助试点工作。1994年之后,各地先后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部门, 法学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法学训练,是难以胜任刑事辩护工作的。因此,刑事法律援助的要求远远高于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中的法律援助。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74.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几个方面对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制度加以完善: 1.完善证据庭前审查制度 证据庭前审查制度是法院在开庭审理之前,由公诉方和辩护方相互出示获取 提请审判长传唤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或者出示证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3条:“公诉人对于搜查、勘验、检查等侦查活动中形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229.html -
了解详情
。在证据开示的范围和例外方面,从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辩护权,满足辩护准备的需要方面看,控诉方应当全面开示自己所掌握的证据信息和材料。凡是 责任。[3](P44)[6](P26) 总之,作为对抗制诉讼程序当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刑事证据开示程序在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和对抗,保证程序公正,实现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社会控制的法律与作为人之互动的法律。 然而,伴随着现代社会个体主义取代集体主义,刑事诉讼权利与合作产生了严重的紧张关系,个人权利至上观念的膨胀加速了这一过程 宪政体制 中,公共理性是其最高法庭的理性;第二,法庭的作用不仅是辩护性的,制度范例的作用,对公共理性发挥恰当而持续的影响;最后,法庭作为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一般性特征的,只能是非法性和关联性。 一、建立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认定制度势在必行 (一)实现刑事诉讼证明目的的需要。 证明就是用证据再现某种事实,[7]用 实物证据持有人同意而获得的证据,应认为非法证据,而且应该一概排除适用。因为辩护方也好,被害方也好,都没有强制取证的权利。 3、其他来源上非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79.html -
了解详情
,不经过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证据当庭予以举证、质证,没有当面听取被告人、辩护人和控方对案件存在的疑点进行辩论,合议庭成员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会影响案件 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54-56页。 [5] 参见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以三审终审为基础,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5月,第250-25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895.html -
了解详情
又很难充分行使,因为诸多原因,辩护律师的调查权受到种种限制。因些,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似乎被起诉就是有罪的。 四是存在庭审效率下降的 应解决的诸项问题,这就是庭前程序的主体部分。 3.规定辩护人开庭前提交辩护意见制度。为了提高庭审效率,也为了便于法官更全面地准备庭审,理清争议焦点,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