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干脆提出要将 社会危害性概念逐出注释刑法学领域。他认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冲突是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冲突,传统的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刑法 的社会危害性有密切关系。从相同点来说,根据李斯特倡导的观点,实 质的违法性就是反社会性或社会危害性,而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就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86.html -
了解详情
轻微犯罪案件以及特定刑罚的裁量。如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31条规定,被害人有明显过错的,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 法益。单独一个方面无法全面表明行为的违法性,对于同样是侵害财产权益的行为,应该区分刑事违法性和一般民事违法性。具有量刑情节意义的被害人行为至少应该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80.html -
了解详情
了金融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上诉人许霆恶意取款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首先,许霆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银行财产的故意 ,我是肯定的。 [10] 无论是称主观违法要素还是称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主观要素对于违法性判断的意义现在已经为刑法理论所承认。例如日本学者大塚仁教授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73.html -
了解详情
大多数法定犯罪。法定犯罪就是刑法所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行为。这一部分就是刑法学与犯罪学的犯罪概念 的社会危害性因而应当作为犯罪来研究的行为。[10]主要包括以下行为:不满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精神病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1.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特殊情况确定是否免罪,是因为免罪事由具有功利功能,它符合国家刑事功利政策的需要。免罪事由的存在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利益, ,因而,不宜认定其行为构成盗窃罪。正因如此,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刑事违法性和严重社会危害性(综合)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在定罪论体系中,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870.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特殊情况确定是否免罪,是因为免罪事由具有功利功能,它符合国家刑事功利政策的需要。免罪事由的存在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利益, ,因而,不宜认定其行为构成盗窃罪。正因如此,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刑事违法性和严重社会危害性(综合)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在定罪论体系中,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686.html -
了解详情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诚然,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从犯罪所应当具有的刑事违法性,从罪刑法定原则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还有刑法所具有的谦抑性出发 ,予以公告,没收其非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该通知明文禁止了高利贷行为,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具有制定法律和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44.html -
了解详情
,以整体(所谓的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的面貌表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特征。 二、修正犯罪构成理论之梳理 基于三阶层 要件以及阻却事由的检验,既然如此,所谓构成要件属于类型性、抽象性的判断,而违法性属于具体性、实质性、个别性之判断的说法完全欠缺实证意义[9]。另一方面,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236.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的规定表明危害行为根据法律判断属于犯罪的唯一条件是符合犯罪构成,故刑事违法性就是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的法律类型。危害行为之所以被评价为犯罪,其 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使犯罪构成整体说明犯罪本质以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9] 实质解释论准确地界定了刑法但书规定根植于犯罪构成框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822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符合性的同意(合意Einverstand-nis)。合意行为与实质不法内容无关,仅排除其刑事的类型性,即阻却可罚行为构成要件相当的完成。由于这些犯罪行为 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上述排除犯罪构成符合性的事由关系人的同意与排除刑事违法性的事由被害人的承诺统称为当事人同意。当事人同意与犯罪的关系,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