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宪法进行了三次修改,确立了约束政府的法治理念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相关条款以外,其余的宪法性法律也逐渐完善起来,且《监督法》正在起草过程中。自1989年 关注政治学,特别是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等学科和公法领域,要投入大量的力量,为建构宪政与法治的政治基石和政治支柱而提供理论依据。”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35.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对某个州际贸易领域加以调控,那么各州或地方政府是否可以在联邦立法缺位的情况下进行干预?换言之,州际贸易条款的宪法授权在性质上究竟是“专有”还是“共有”的? 和多样化,从而形成一个统一但不死板、多元但不歧视、中央立法有效但不专制的宪政秩序。参考文献:[1]虽然乞讨现象一般都发生在都市,但和美国等其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26.html -
了解详情
,把它对准了公民,而不是本应对准的政府和掌权者。这样的宪法便是反宪政之道而行之的宪法。在规定公民义务的宪法中,人们会看到种种义务条款,如夫妻 是在主张公民可以为所欲为,或者说公民不应该承担任何义务。公民应该承担义务,但是这些义务只能从公民所享受的自由与权利中产生,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权利与自由之外的自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60.html -
了解详情
时不宜再使用这一术语。关键词:宪法诉讼,宪法司法适用,司法政治化,司法性立法宪法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宪政的实施。一部良好的宪法若得不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尊重 ,联邦就有陷入无政府状态或引起内战的危险。这种危险的根源并不在于法庭的组织,而在于联邦政府的性质本身。“[34]因此,宪法解释权和违宪审查权由何机关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5.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体制的终结,法律终于至少在形式上成了权力的源泉。正如龚祥瑞先生指出:“成文宪法明文授予政府的权力,最好不过地说明了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都要受宪法 但由于在旧中国,除革命根据地以外,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宪法,所以也就谈不上宪政,自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广大劳动人民有了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0.html -
了解详情
家托马斯。潘恩在《人权论》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宪法是一种先于政府的东西,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一国宪法不是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 ,凡是实行宪政的国家都做得比较好;凡是没有实行宪政的国家就差一些。不排除有些国家人民的宪法制定权还只是一种纸面上的权利。我们不能把应然权利混同于实然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9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制约,可能会使私法行为方式沦为国家规避公法限制之手段,这与法治国家以法律限制政府的精神是难说吻合的;其二,在民法上国家与其他私主体的平等 之间已经不再是井水不犯河水,宪法作为母法与根本法,是一个宪政国家一切生活的“整合器”,[38]整个国民生活应当在宪法的精神之下形成稳定的宪法秩序,民法须向着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63.html -
了解详情
就更容易从外部受到影响。宪法所规定的这种平衡会使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变成晴雨表之类的东西,比起政府的任何单一分支来对公共舆论的变化更为敏感。在这个意义上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57]天成:《论共和国》,载《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03页。[58][法]托克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3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脑海中扎下根来,还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凡厉行宪政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一部写在纸上的宪法固然十分必要且比较容易,但这却远远不够,只有 地方法院按照行政区划设立,法院财政开支由当地政府拨款,人事由地方管理,这又使得我国的地方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在现实中往往由于其缺乏足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0.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6年,共颁布了5个不同的宪法版本,平均11年1个宪法版本,1982年宪法有138条,外加一个1956字的序言,共修改4次,每一届人大 群体(领袖、先进阶级与等级制度)等。 这样,我们的宪政就从飘忽不定的一条边阶段(无限政府),越过人类宪政的两边(违宪审查与竞选)一角不稳定阶段,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