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除了对客观真实有着长远追求外,人们对客观真实还有着现时渴慕。我们国家实行什么证据制度?不是自由心证:原告持有被告出具的欠条,无论我们怎样不相信债务的 一句不相信就否定了它;也不是完全的法定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了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比较,但是法官并不能仅凭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658.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之道的封堵[12]。显而易见,这不符合民事诉讼制度救济权利的根本目的。这可以被解释为是二审中出现了可被接受的新证据而导致的结果,一审的裁判就此点 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而后续的诉讼程序中所需要解决的程序是否违法的审判问题也会相应增加。 [4] 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3.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生活的基本方式。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共同点是什么?这种共同点不在于其各自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而在于其能够在理性论证 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若干实体部门法学之中,本身没有自己的独立性{1}(P.44);证据法学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可以随意侵入的领域。我们确实需要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15.html -
了解详情
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需要公开审理的第一、二审案件的范围,另一方面规定的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检察院提起抗诉 以上述理由申请再审,不能要求他们提出有罪判决书作为证据。由于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在诉讼进行过程中针对妨害诉讼的行为实施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6.html -
了解详情
里面隐含了一种简单化了的思维方式,但是,它却是我们讨论制度改革的路径时经常需要倚赖的一个出发点。就本文的论题,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个已经谈得太多的话题。 模式不可行。 如果上面的论证是有道理的,那么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适当设置职权调查证据的规定,就不应该存在什么正当性的障碍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7.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第179条规定的第一个事由有新的证据,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来把握什么是新证据,当事人申请再审时必须拿出新的证据。 能提倡效率优先。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司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严峻事实是:司法的独立性、司法的公正性同人民群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制度的内容也属寥寥。但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计83条,在2002年又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 证据立法。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刑事证据立法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司法实践中发生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哪些值得进一步推广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除了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票据法律制度相当发达,票据使用非常广泛,因而客观上需要对票据权利进行特殊保障外,还因为,第一,德国和日本的票据法都十分强调票据的 安全,维护票据的信用。票据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种略式程序,它不仅在案件审理的具体程序上有许多的简化,而且还对证据的使用以及反诉的提起都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73.html -
了解详情
六是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要同时重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进一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被害人救助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戴玉忠大检察官就刑事诉讼法的 应当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对于国际公约和两大法系都有的一些制度性规范,我们就不需要创造什么中国特色的东西。立法怎么保证科学性?这就是要在三大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63.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时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需要把握的主要尺度就是证据交换材料的对等原则。即原告在举证商业秘密材料时,向被告展示到什么程度,被告也应该向原告展示到 ,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 [2]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第45页。 [3]如果从司法权所覆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