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10余年之久。它们都属于“大经济法”的观点,即夸大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把应归民法调整的属于平等主体间经济关系的“横向经济关系”或者“与纵向经济关系密切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我国经济法学界的各种理论主张总的看来是逐渐接近和趋同了。这是值得欢迎和庆幸的。但是,“新诸论”中仍有许多不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2.html -
了解详情
公有组织的组织管理关系,而行政法调整国家机关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两者的主体也是不同的,经济责任制的主体是公有组织,包括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机关,国有企业等,而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15]参见邓峰:《试论民法的商法化及其与经济法的关系》,《法学家》1997年第3期。[16]黄仁宇先生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30.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在于保障私人利益。[36] (二)公、私法的融合以及经济法的产生 20世纪以来,私法与公法的二元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学者认为,这种发展是与启蒙运动的 东:《法学诸论》。 [42] 史尚宽:《民法总论》,页56-57. [43] 该学者认为:“社会与国家和个人不同,它无法表现为法律上的主体,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键是在这“二元”之外是否要强调“第三元”或更多的“元”,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的体系、主体结构、权义结构乃至责任结构等,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法 问题的解决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济法的有效调整,由此使经济法学的重要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 [14]张守文.论经济法学的有效发展.法商研究,2005,(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2.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的利益,才能使企业真正独立并逐渐成为真正的法人,才能奠定市场经济的主体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运用经济法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否则,商品经济和经济法 基本特征直接相关,它是经济法的现代性特征的直接体现。 [17]诺斯悖论关注的是国家的财政分配,而这里的反向拓展则更关注个体的利益分配,其实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13.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就是资源主要由市场去配置。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所以谁也摸不着,控制不了,进而也就 法学院兼职教授。 【注释】 [1]王家福,等 中国经济法诸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2]梁慧星,王利明 经济法的理论问题[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3]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0.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法定、权力主动等特点,但其权力确实是范围广泛,种类繁多。[40] 最后,经济法的权利分配更直接地影响主体的利益。经济法本身通常是以对私权利配置效果的一种 之伟:《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对立统一关系论纲》,《中国法学》1995年第6期。 [3]如邱本认为,经济法权力(利)是经济法的核心所在。参见邱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476.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三分,但认为其构成应当为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因为,经济法主体体系包括经济法责任主体的构建既要考虑经济法的价值和理念追求,又要顾及规范层面上的权 ] 蒋悟真:《经济法的理论转型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9] 参见:徐孟洲,谢增毅:《论消费者及消费者保护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48.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则是:人们一直将juscivile当作一个部门法看待。笔者在法律层次论的观点形成以前,也曾经多次试图参与什么是经济法的争论,但每次尝试都失败了,甚至刚跨进争论的 边界。从理论上看,商法没有经法的容量大。因为“商”这个概念的专业色彩较浓,所以商的主体范围较窄。又因为商的主体范围较窄,所以商法的容量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7.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范围和特有地位,剥离了宜由相关学科研究为主的内容,保留了纯属于或基本属于经济法的领域。(2)以主体、行为、后果(法律责任、奖励)为主线,为经济法学 理论分析框架,改变了以往经济法学总论中缺少独特性实体内容的局面,使总论可涵盖分论并与分论体系对应。(3)以经济法的边缘性为依据,一方面,与相关学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