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法律规定。因此,自1992年中国政府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以来,在现行民法通则和三个合同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 精神,应以变更合同恢复双方当事人利益平衡促使合同继续履行为第一选择,只有合同的继续履行已经变得没有意义或者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解除合同时,才考虑作出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4.html -
了解详情
表达的意思为真实,也应包括当事人通谋后为虚伪表示的情形。但是,我国合同法的这种立法技术是不可取的。就一个完备的立法而言,其法律条文下列举的各项具体 合同原因的划分上,我们必须贯彻这一标准。任何法律的制定或多或少都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维护私人利益其目的亦在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维护社会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6.html -
了解详情
和个体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社员之间订立经济合同的一般规则,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等。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国务院先后又颁发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 的颁布实施是新中国民事立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完善化、系统化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民法通则颁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3.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将通过制定统一的合同法建立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统一的合同体系。此后,作为比较法学者的立法者克劳克(H.Kronke)先生又在“中国合同法改革诸方面 又对当事人就合同标的、质量、价款、履行地点或时间、履行方式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作出了规定。[30]似乎并不需要当事人再就上述事项订立补充协议。对于执行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82.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的性质究竟为何?二、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的性质思考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的内容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制定法上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肯定 莫过于承认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并将其定性为物权。1999年《中华人民共各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了“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其实质是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优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产租赁的外延,使之不包含融资性租赁。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财产租赁的规定不宜适用于融资性租赁,而应尽快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将法律漏洞填补。再如,土地使用权 ,第83页以下。(24)(27)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0页、第28~29页。(28)王泽鉴著《民法学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55.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质押合同等,此属债权法律关系的范畴,其成立、生效的要件应依据债权法、合同法的规定来判断;区分原则中所言的物权变动,即是指所有权的转移以及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第18页。[19]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20]崔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78.html -
了解详情
建设的一大进步。民法典中其他部分大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单项法律基础上的,比如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唯有一个部分是从来没有的,即物权法。什么是物权法?我们通俗 部分都受制于物权法,因此民法典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物权法上,即民法典包括物权法的制定是一个国家尊严与智慧的象征。中国民法典好不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看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70.html -
了解详情
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为无效条款。因此,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没有法律依据,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并不能免除 具备法律效力,并由其提供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做法,一方面能让商家从法律上直接认识到“最终解释权”条款的制定将最终被否定,从而减少这类条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4.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任何社会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或出发点,将经验实证研究作为最基本的方法。[15] 第三,传统法律现实主义尽管强调经验性研究 的合同法理论,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经验性研究,他认为,美国的合同行为正在进一步远离合同法的制约,走向更大的自由。[22]从研究成果及结论上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