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作为抽象危险犯进行规定,只要人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数值,就推定存在肇事的危险性,不考虑个体酒精的承受度,不待实际发生事故,就予以重罚。事实证明, 难道所有的交通肇事都是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显然不是!而且,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导致几乎没有逃逸致死成立的余地,致使1997年修订刑法时特别增设因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3.html -
了解详情
瑕疵[27]。 1、意思瑕疵又称为意思(表示)不自由,包括欺诈、胁迫和重要性质错误[28]。在表示行为之前的意思形成阶段,瑕疵就可能已经存在。对于意思瑕疵, 效用进行评价时,我们便能获得一个妥适的视角。 [57]对于抽象的法律概念,一方面要理解和认识其所具有的理论和逻辑体系功能,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46.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23]因此,实体法学者和诉讼法学者以至整个法学界和法律界都应当正确地认识到实体法和诉讼法之间在民事诉讼领域确实存在着的相互关联、相互协动的关系 私法诉权说及私法一元诉讼观的本质性错误是无视民事诉讼法具有公法性质,私法不能调整法院行为(司法行为)这一基本事实。抽象的公法诉权说、本案判决请求说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0.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概念上的混乱,导致我国民法学界有关法律行为理论的矛盾混乱和对法律交易认识的偏差与错误。概括来讲,可以见诸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法律交易与法律行为欠缺 卢梅也认为:“如同人们一般所理解的一样,法律行为是对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实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种不违法的行为,同时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22.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但对现行司法审查范围外行为如政治行为、特别权力关系行为、抽象行为违法性问题很少涉及,对事实行为、行政合同也论述不多,仅局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范围内。 只不过一种广义违法原则;4.违法原则,我国学者采违法原则一方面是对国外归责原则错误认识的结果(如称瑞士的无过错原则为违法原则,称日本的过错原则为过错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没有法律人格,不是权利义务主体 [10]。 后来随着代理成本理论的出现,人们的认识思路以及在实在法中都发生了变化。代理成本理论认为现代政权体系中行政主体是 重大事实的误认无效原则,就是当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发现事件事实有较大的错误认定,此时裁量行为就归于无效。三是正当目的原则,指任何行政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488.html -
了解详情
二,上级机关发布的刑法解释对下级司法活动的绝对权威性,这尤其体现在对待某些存在明显错误或缺陷的刑法解释的态度中。例如,最高法院于200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 之一是判断性,其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在这种认识与判断中,事实(即实际发生的个案)与规范(即以制定法为主的抽象规则)是判断的两极,前者是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8747.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法益的立场的否定使法益保护失去支撑点,法益观念变成了没有具体含义的抽象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风险关系取代法益侵害关系成为违法性的评估标准。第四, 以物理事实与精神事实为基点的刑法行为结构就根本改变了,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具体而言,它通过减少或改变行为的客观构成要件使认识的对象发生改变,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6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法益的立场的否定使法益保护失去支撑点,法益观念变成了没有具体含义的抽象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风险关系取代法益侵害关系成为违法性的评估标准。第四, 以物理事实与精神事实为基点的刑法行为结构就根本改变了,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具体而言,它通过减少或改变行为的客观构成要件使认识的对象发生改变,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当性,无法真正实现私法自治[11]。在法律行为的发展史中,最初的法律行为是事实行为或形式行为,行为自动生效,人们根本无需考虑是否存在行为人的意思。但是,在人们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