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利用者的故意和构成要件符合性。在不同的场合间接正犯有不同的含义,笔者认为对于间接正犯的概念在本文中应采广义概念,即利用者本身不直接实施完全符合 如果有一方面不符,就不成立教唆犯。有些犯罪为行为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或者缺乏故意,或者存在阻却违法的事由,而不处罚行为人,依据从属性就具有“立法缝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3.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的可能性,终使犯罪指控未能成立。 因此,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直接证据并不是一种必要的标准,只要能够达到排除合理怀疑,具有相当的盖然性,法官 间接证据的组合推导出来。因此,把本案中上述四个间接证据结合在一起,可以合理地推导出李某有贩毒故意的结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1.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通常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而是利用不构成共犯的第三人实行犯罪的情形。共犯即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间接实行犯与共犯之间 应当怎样定罪,刑法学界存在着分歧。主观说认为应当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准,定性为间接实行犯;客观说认为应当以客观事实为准,定性为教唆犯;折衷说认为应当一并考虑利用者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36.html -
了解详情
有过失,也可能故意、过失一概没有。因而,加害人对间接受害人所受损害后果,不要求当然有过错。这样,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场合,侵害直接受害人人身权的 利益丧失的不良心境即可。从理论上看,赔偿数额或多或少,只要达到了“平缓”、“抚慰”间接受害人心理的目的,赔偿制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因此,不管是法官自由酌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66.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行行为以及其实行行为的着手成为理论上研讨的焦点。理论上各国刑法学家为确定间接正犯的着手绞尽脑汁,却无法达成共识,人们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形成各种学说 的实行行为。因此着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主观上行为人有既遂的故意,已经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并通过后者开始充分表现出来。判断是否已经着手,应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2.html -
了解详情
而故意侵犯版权的,还有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5]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1976年《美国版权法》对于直接侵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它对于间接侵权 的吸引力,是它获得巨大客户资源的诱饵,所以Napster的经济利益与侵权行为有直接联系。因此,Napster应承担代位责任。 四、联邦地区法院和巡回上诉法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0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行行为。因此着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主观上行为人有既遂的故意,已经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并通过后者开始充分表现出来。判断是否已经着手,应依据 的意思进行的,只是其意思不具有刑法意义。也就是说主张被利用者的行为为标准认定间接正 犯的着手,并没有摒弃传统刑法理论对实行行为的规定并不承认精神病人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行行为以及其实行行为的着手成为理论上研讨的焦点。理论上各国刑法学家为确定间接正犯的着手绞尽脑汁,却无法达成共识,人们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形成各种学说 的实行行为。因此着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主观上行为人有既遂的故意,已经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并通过后者开始充分表现出来。判断是否已经着手,应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6.html -
了解详情
怀疑而定案。当然,受贿案件应尽可能收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证实等直接证据,防止案件出现错案或者质量不高。(三)玩忽职守案件的操作方法。玩忽职守 间接证据定案时,除按照以上玩忽职守案件的操作方法外,只要有足够的间接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故意超越法律规定或者不按程序滥用权力即可。(四)徇私枉法案件的操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以利用者开始实施利用他人的行为时,即为间接正犯的着手;而利用有故意的工具的间接正犯则以被利用者开始身体活动时,即为间接正犯的 创造条件为目的的,因此,利用者的利用行为只是犯罪的预备阶段,而不能理解为以直接实施犯罪为目的的着手阶段。当被利用者作为利用者的犯罪工具开始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9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