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刑法第,67条对缓刑、减刑、假释的规定都包含了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2007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五种不起诉的 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情况。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也强调7人格调查制度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80.html -
了解详情
接受调查,证词则是第三人向法庭提供的关于其观察到的事实的陈述。必须注意,词源学对证人还有另外的解释,即将证词(testimony)与检测(test)联系 地解决纠纷,具有纠纷解决机制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构成要素,同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毫无疑问,神明裁判是一种非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但是它有时也能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6.html -
了解详情
,省级以下(不含省级)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除此以外,该司法解释还对下级检察院报请审查逮捕程序、上 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违法减刑假释等明显不公的案件。检察机关要不断拓宽监督领域,强化诉讼监督,更加注重监督效果,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四、人权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17.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影响的人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刑事程序中来,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们会觉得国家的司法程序在认真地对待他们,而不是在敷衍了事。在当事人能够 115件)、审查起诉、一审和二审阶段请求聘请辩护律师的(68件)、不适当的减刑假释(27件)。余下来的560个案件属于当事方针对终审裁判而提出申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11.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不立案决定,成为隐案。还有一些地方,因劳改劳教场所的改造、挽救工作不尽如人意,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控制不严,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偏高;或 的立案标准和法律适用问题,依法逐一作出司法解释等细则规定,以增强我国刑事罪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化解或减少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立案、侦察、起诉、审判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1.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具有操作性或者根本没有规定时,司法机关才能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法律执行中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释性规定。从理论上讲,暂缓判决作为一种刑事执行 相类似的特征或性质,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量刑情节。被告人在考验期内的表现虽然可能给他们带来减刑、假释等方面的积极效果,但那已经是在宣判环节之后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06.html -
了解详情
从轻处罚。这些规定给认罪实践提供了法律和司法解释方面的明确依据。 纵观我国认罪制度的历史及现实,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规范不整、实践混沌 地回归社会。从这一点上说,从宽处罚与在监狱服刑期间因良好表现而得到减刑、假释从理论上讲是如出一辙、殊途同归的。因此,与其说从宽处理是对坦白行为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50.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刑法典的规定来看,虽然在缓刑、减刑、假释制度中规定对有悔罪或悔改表现的犯宽处罚并确立了自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坦白是刑法典并未明确规定坦白从宽制度, 刑罚的目的。(5)抑制刑讯逼供,解决当前存在的司法伦理问题的需要。在法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的刑讯逼供行为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19.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不立案决定,成为隐案。还有一些地方,因劳改劳教场所的改造、挽救工作不尽如人意,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控制不严,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偏高;或 的立案标准和法律适用问题,依法逐一作出司法解释等细则规定,以增强我国刑事罪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化解或减少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立案、侦察、起诉、审判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3.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现。1997年刑法修改时删除了原第1条关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规定。理由是惩办与宽大基本刑事政策的内容已相当完整地体现在其他犯罪的各项具体 对犯罪人的宽囿。从中国刑事司法的实际情况来说,应重视运用管制刑、财产刑、缓刑、减刑、假释等制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量刑轻缓化,即指对于犯罪行为轻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