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泰勒指出,在我们对抗制诉讼中一个当事人无论在刑事诉讼还是在民事诉讼中为击败对方当事人必须做两件事:他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以满足法律审理者,他 证据来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难怪有学者认为,法官的越俎代庖使检察机关的举证重要性大为降低,主观的证明责任形同虚设。{8}不仅如此,法官的职权调查还使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9.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也有类似规定,并且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鉴定[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职能机构在侦查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作为当事人,但是被害人在鉴定方面往往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有不同的情况。一是被害人常常拥有可以进行鉴定检材,特别是伤害案件,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6.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刑讯逼供和隐性超期羁押的存在、强制措施的滥用、非法证据的采用使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赋予犯罪嫌疑人、 正确的执法观念外,必须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加大对案件的监督管理,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办理过程中间环节,更应以身作则,规范办案流程,制定严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6.html -
了解详情
从国家(控审)的角度,讯问被告人仍然是查明事实真相的有效策略。首先调查被告人,有利于保障案件证据的客观性。因被告人具多重身份,除了自愿接受法庭调查,他还是诉讼 中国体现得最为明显。德国是在控方宣读起诉书之后,调查其他证据之前首先讯问被告人。《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243条第4款第1项规定,审判长在检察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9.html -
了解详情
和刑事和解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正在努力吸取对抗制的优势。与职权主义相比,对抗制主义诉讼的目的倾向于纠纷的解决而不是真实发现。 的实现效果。再次,从实践动因来看,证据不足或者证明困难恰好是一部分案件寻求刑事和解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诉讼相比,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最高的。警察侦查结束后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框架内予以推陈出新,自然无可厚非。例如,有些基层法院进行的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是在既有刑事法制框架内运作,当然不会引起合法性上的质疑。而如果在 对于刑事法制而言,信访可能带来的冲击更不容小觑。现有刑事诉讼体制,通过设立审判监督程序已经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供了必要的司法申诉渠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简易程序的审限,法院也更倾向于采用普通程序,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至2007年 在场权受到限制,但是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证人,另一方面被告人依然拥有询问权,依然能够影响证据资料的生成,其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侵犯,因此这种方法不但有必要而且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8.html -
了解详情
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 人权的第一个表现是职业报复。首先,律师伪证罪的侦查机关往往就是办理律师代理的同一案件的检察机关而不是公安机关。律师原本和检察机关处于平等的控辩双方的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8.html -
了解详情
大学出版社,1995. [20 ]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21 ]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2 ]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86.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膨胀,避免国家权力对被告人个人权利的不当侵越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重要维度。死刑复核程序作为针对死刑案件的特别审判程序,关涉被告人的生死,因而死刑复核程序 无罪推定原则。此外,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如果经审理发现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有权直接改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