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防止法官随意和偏颇,从而提高裁判质量。 最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有能力参与并影响审判委员会的决策过程,攻破我国司法不公开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我国现行 和当事人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的方式督促,短期内很难奏效。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纠正司法程序意识落后的手段之一。在法律同行的注视下,法官将以谨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8.html -
了解详情
费用和书记官邮寄送达通知的费用也由国库负担。目前,在民事诉讼领域,部分国家对裁判程序费用适用司法无偿性原则,如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 (二)国家无偿 群众的法制观念,减少一些人的无理缠讼,也有利于增强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 仔细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的收费情况,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有些我们一直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行使诉权和当事人实施处分权的因素,不认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私权性质,法院包揽诉讼的观念的反映。 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以往的职权主义的观念受到了 也分为独立的和不独立的两种类型。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中的附带上诉制度与日本基本相同,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诉人在言词辩论终结前,得为附带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8.html -
了解详情
然体系应当包括举证规则、质证规则、认证规则以及举证责任等四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10]这种从程序的视角对证据规则含义的理解与我国证据法的立法体例有着紧密的 根据采纳证据是否会对审判造成不公正的影响,具体行使裁量权而将其排除。[29]这种排除方式或者立法体例上的差异,主要与各国民事诉讼模式方面的差异密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项目《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和完善》(项目批准号05JJD820007)的中期成果。 司法改革是项宏大的工程,包括审判程序的改革、司法体制的改革 转换与选择之根据》,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 [4]《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 [5]蔡曙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2.html -
了解详情
规律,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开庭审理走过场。凡是在一审庭前程序后提出的证据,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规定的新证据方可采用,但如对方 徒具形式。法国、德国都实行强制代理,美国虽不实行强制代理,但对抗制审判模式和判例法的特点决定了律师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在相当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7.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民事诉讼法典为基本规范,将法典作为裁判的大前提,强调三段论的审判推理过程。因此,民事诉讼理论也基本上以大陆法理论为基础,在法律术语和概念方面有相当的承继性 的判决书仅有区区几件。这与实务界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意识有直接关联。虽然,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学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调研从实务部门中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 启动 论文摘要: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事后救济程序,作为一种非通常的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一国法治 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发布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75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排除;程序问题;规则重构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得在民事审判中 而证据是否合法取得,正是审查核定证据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民事证据规定》第68条关于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排除;程序问题;规则重构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得在民事审判中 而证据是否合法取得,正是审查核定证据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民事证据规定》第68条关于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