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了该原则是理解具体的民事诉讼规范和制度的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 简单,造成如上所述的滥用之状况,在此种状况之下,若民事诉讼立法确认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二审法院同样可以将案件发回重审来规避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包括非讼程序申请权和执行申请权的宪法化。限于篇幅,下文主要阐释民事诉权的宪法化问题。 诉权的宪法化是现代宪政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且日益呈现 相应的评价标准。 民事诉讼实体价值是否实现,诉讼结果是否具有正当性,其评价标准主要是实体法标准。法院判决所依据的案件事实是否真实,适用实体法规范是否正确,若撇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0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民事诉讼法则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一审期限为6个月,适用简易程序的则为3个月。笔者 立法并未对其加以明确规定,仅仅是《若干解释》第61条对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起着实际的规范作用;而且,该条规定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因此,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11.html -
了解详情
衡量基础上提出了提级管辖制度的具体设计。 一、现行民事案件再审管辖制度 (一)规定 民事诉讼始于管辖,诉讼制度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管辖是 整个审级制度的功能的发挥,提级管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整个再审程序甚至是整个民事诉讼制度,使当事人的申诉或申请再审依法进行,法院审判活动有效展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7.html -
了解详情
在大调解格局下实现特色诉调对接的主要形式。基于基层民事审判实务实践,笔者试就委托调解程序的启动和规范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不足之处略陈管见 满足制度创新的需要。 二、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 民事案件属于私权利纠纷,当事人本人享有处分权。因此,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有着广阔的适用空间,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0.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讼上自认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主张的具体事实。至于法律规范的解释适用,对于事实上的法律评价以及其他法律上的问题,即使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一致,也不产生自认 ,与社会的公序良俗直接相关。因此我国民事诉讼中对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排除适用自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第一款规定: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指出,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 在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犯罪过程中,其行为产生违反刑事法律和民事规范的两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法律之所以确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其本意正是考虑犯罪行为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98.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地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处理进行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对该 或律师法等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当事人及其律师规范最基本的取证程序要求,甚至没有对法院如何调查取证提出程序要求。因此,民事诉讼非法取证问题就成为法官进行利益衡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26.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法律制裁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其重要性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是法院处理 人民法院《证据规定》在上述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在第二部分以17 个条文的内容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并且规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的其他情形;在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2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结果有一定的预见性。当事人自己选择了管辖案件的法院,一般来说,当事人对法院审理程序、适用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有所了解,这样,当事人事先已预知自己的权利义务 的行为证明。第四,协议管辖法院须是与案件有联系地点的法院。第五,涉外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本国民事诉讼关于脊背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否则无效[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