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 表现在所谓的事后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首先,不利于检察机关收集证据。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都是一审至二审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19.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法院的主动调查取证行为,法院确认事实一般只能依据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判定,这也有利于实现诉讼程序公正。 (二)举证时限制度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 改革和促进民事诉讼体制的完善。 三、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与完善 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举证时限制度,且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证据随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只在第66条明确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 质证主体。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也可以成为质证主体。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错案追究制度,规定了法官判错案的责任,促使法官必须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才能公正裁判。既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9.html -
了解详情
卷令来实现的。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78条规定,对于已确定的终局性判决,当事人可以提起取消之诉和回复原状之诉,请求法院再审。可见 再审之诉权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需要调卷书面审查,询问当事人或者举行听证和证据交换,这些活动必然耗费一些司法资源,因此有必要收取50500元的再审审查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61.html -
了解详情
应的保障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的措施,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忽视。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因此,完善当事人的调查 证据,从而属于证据法的调整范围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3]而事实上,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就明确规定了当事人是调查取证的主体,该法第五十条第一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9.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会产生片面性。 笔者赞成这一观点。的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实反映了这一指导思想,只要有新的证据、新的事实的出现,已生效的裁判随时都 转化为对诉讼主体的尊重,这些已经在诉讼的规范中有所体现。既然民事诉讼法尊重当事人对于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选择权,那么也就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选择权。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行为,不宜适用诉讼行为的表示主义原则,可类推适用民法有关意思瑕疵的规定,准许主张其诉讼行为无效或撤销。 [3](P465) (2)诉讼行为原则上不得 原状;而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即使当事人不提起上诉或再审,法院和检察院也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对于法院证据调查等行为一旦出现瑕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7.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的时间界限,造成举证无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之一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但 当事人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而放弃上诉权,而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申请再审和申诉,是《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程序形同虚设,而一审法院的再审案件大量增加,也使一些无理缠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2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最高人民法院却毫不客气地在规定中具体规定举证时限的诉讼制度。即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改变为该规定的依法官自由决定提出主义,并非理论 与否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已知的事实和未知的事实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证明未知事实很困难,而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效率促进纠纷快速解决的功能。由于我国审前准备程序并不具有明确争点、固定证据的制度机能,而且这种准备不对法院及当事人产生程序上的约束力,当事人可以在诉讼的 的拘束力。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却无相关的规定。我国诉讼系自由顺序主义,当事人可以在一审言词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提出新的主张和证据,甚至可以在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