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简易程序适用标准不明确,以及简易程序本身疏漏颇多的问题,以致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必须明确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 当事人的处分权。 我国也应当对当事人的民事诉讼的选择权予以明确规定,以使当事人可以在民事诉讼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程序。 还有则是以案件性质为标准,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0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效率则指在诉讼程序中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及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10〕如果诉讼不讲求速度和有效性,就从根本上背离了上述目的。正因为如此,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证期限和两次延长请求权使个别滥用诉权、恶意拖延诉讼的当事人上访告状成为堂而皇之、有法可依。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将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修改为十五日,少数交通 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7、 孙保中:《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运用》,载武陟县人民法院审判信息,2003年第5期。 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3.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要求不相符,且在时间上也往往得不到保障,这些事实,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当事人又直接承担了不利的提供证据、提供时间在民事诉讼法上 在庭审的过程中也一时也难以查明,其主要证据也容易引起变化无常,致使该案在多次的再审中形成难以长期息诉,法官依职权收集证据,既保证了主要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3.html -
了解详情
就容易做到统一适用法律。 (二)实行两审终审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发挥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就意味着案件经第二审法院审理 效益。 (三)实行两审终审不利于提高办案质量。两审终审审判制下,由于大多数民事案件终审法院级别较低,而我国法治化水平不高,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粗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0.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提起上诉,但该第三人在第一审中无权对管辖提出异义,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申请撤诉。 (五)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间的区别 有 程序来进行。另外,说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也是相对的。从其他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民事诉讼法典中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2.html -
了解详情
不赋予当事人调查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那么,是不是说当事人必须委托诉讼代理人调查呢?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 。诉讼代理人调查取征,也应由二人以上共同进行。司法部1991年9月发布的《乡镇法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代理人持乡镇法律服务所证明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15.html -
了解详情
其根本原因在于,证明才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只有从证明入手,才能科学地破解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根本原则。 当事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诉讼主张,必须证明自己的 ,1991. [5] 卞建林,郭志嫒,韩阳。证明责任:一个亟待重塑的概念[A].何家弘。证据学论坛[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6] 陈一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以下。 [25] 参见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以下。 [26] 参见肖建国:《民事 宪法保障问题,可参见[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刘荣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检察院按再审程序提出抗诉。不论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理由和根据是否充分,只要抗诉一经提出,人民法院就应当裁定进行再审,并在裁定书中 是事后监督,而不是其提起和参加的民事诉讼,也不是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所以,检察院在再审程序中不能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参加法庭调查,更不能替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