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道理二审判决也不可能做到全部正确.那么,二审监督的结论错了怎么办?民事诉讼程序中有无纠正的途径,回答是:没有。在设计发回重审制度时并 法官不承担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0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对同一案件,规定只能发回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31.html -
了解详情
,1991年,由前付总统奎尔任主席的一个总统委员会向议会提交了《美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日程》。奎尔报告中的许多建议系以议案方式表现出来。但在 起诉状和被告答辩状,对于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供。这种改革的理由除便捷诉讼以外,还在于防止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以期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高效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9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证明,是指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律规定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与权利义务归属的诉讼活动。如果以不同的诉讼构成阶段来划分,包括准备程序中 并由人民法院记录在卷,制作证据清单。 这种证据固定的方式需要当事人和主持准备程序的审判人员会同,实际上可与《证据规定》规定的证据交换同时进行,在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52.html -
了解详情
是审判裁量的法定情节。根据有利原则,被告人在不得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下拒绝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就成为一种合理化的选择。 我国有没有刑事和解的制度或者案例实践呢? ,增加被告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是强化国家公诉权的需要,其诉讼方向基本是一致的,是报应犯罪的价值形式。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是否存在刑事和解?在该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88.html -
了解详情
怀疑。经深入调查,案件事实浮出水面:原被告双方合谋以虚假诉讼的形式,试图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的合法外衣实现瓜分村集体财产的非法目的。 案例二:2005 机关可以采取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进行,其法律依据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调解书确有错误当事人没有申请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可否再审问题的批复》对已经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0.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法官替代当事人打官司等弊端,造成了诉权与审判权相混淆,有碍当事人诉权的行使,妨碍程序公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件实体处理不公等现象。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建立起一种 中的经济案件特别是涉外案件中,马锡五审判方式已经或正在被正规的民事诉讼程序所取代,但在乡土基层,群众间的纠纷主要是婚姻家庭和继承纠纷、劳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6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中得到了实现,故再将其纳入民事赔偿范围,以单列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已无实际意义。故笔者认为,从减少当事人讼累的角度出发,如果 被告人的监护人负有赔偿责任绝对化,因为其监护人之所以负有赔偿责任,系建立在未成年刑事被告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基础之上,但并非所有未成年刑事被告人都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1991年,由前付总统奎尔任主席的一个总统委员会向议会提交了《美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日程》。奎尔报告中的许多建议系以议案方式表现出来。但在 起诉状和被告答辩状,对于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供。这种改革的理由除便捷诉讼以外,还在于防止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以期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高效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96.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应当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律或者作出补充规定来实现。否则,将有违法定程序和法制的原则精神。《若干规定》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注重了规定的实质内容 诉讼证据制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刑事和民事诉讼程序法律所采用。在我国,虽然司法实践早已提出了建立举证时限和证据开示制度的课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颁布以前,我国学者及大多数教科书通常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是我国法律中对于举证责任的明确规定。 译,法律出版社2000版,403页。4、同上,402页。5、《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肖建国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504—505页。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