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可以改为应当,从而也使对被害人的告知成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固定的、必经的程序。 第二,扩大告知义务的主体范围。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 能简单的理解为告诉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应有一套系统、全面的内容。它应包括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法定期限、举证责任及法律后果等。 第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27.html -
了解详情
为非常不可能,第二级为不太可能,第三级为大致可能,第四级为非常可能[3]。他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应定在第四级,即在穷尽了可获得的所有证据 、日本、法国等都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 盖然性占优势标准,英美法系称之为或然性权衡,它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需把其主张之事实证明至存在比不存在更为可能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在性质上,他们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以及一般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相对人,他们是以公益的名义起诉的,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即使是公民、社团也是代表 的规定来对待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起诉人,即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起诉人相当于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 (四)环境公益诉讼中其它制度的设定 第一,举证责任的问题。按照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21.html -
了解详情
二者都是戈尔德施密特在法律状态论中所提出的、用来认识诉讼现象的基本工具。诉讼愿景指的是一种诉讼中的法律状态,即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实施 诉讼的概念,也为解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各种诉讼现象提供了依据。例如,一般被称之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或者提供证据责任实际上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主张事实和请求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辩明是非场所,改变使庭审走过场的习惯做法。 3.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明确当事人举证责任和不举证的败诉风险。 4.落实审判责任制度,在法院内部实行错案追究制。 、有重点地进行打下基础。此外还应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承认制度。承认不仅可以在庭审中作出,而且在庭前程序中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在庭审以前,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99.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执行生效裁判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证据,而不是对在案证据的重新确认。如果出现了任何新的证据后就要更改已生效的裁判,对当事人在诉讼阶段的举证责任就没有任何约束, 程序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 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转引自冯仁强《司法公正与民事上诉制度改革》,载《司法改革论评》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以下。[25]参见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以下。[26]参见肖建国:《民事 ,第105页。[37]在传统民事诉讼法学中,诉讼目的论、诉权论和既判力本质论被认为是民事诉讼的三大基本理论。参见陈荣宗:《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正公开性和民主性要求。 为了实现“三个强化”,即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强化合议庭职责,防止法官在庭前进行事实审查,产生先定后审, 2) [2] 汤维建。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J]. 法律科学,2004(1) [3]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财产”。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对其占有、支配和损害,不能将其作为私人财产权的客体。依据这种限制,当环境遭到污染与破坏尤其是当这种污染与破坏并不直接损及 告负举证责任”。这表明,在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实际上也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这是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对传统民事诉讼的又一个发展。(五)在因果关系的证明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1.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执行生效裁判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证据,而不是对在案证据的重新确认。如果出现了任何新的证据后就要更改已生效的裁判,对当事人在诉讼阶段的举证责任就没有任何约束, 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2]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转引自冯仁强《司法公正与民事上诉制度改革》,载《司法改革论评》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