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其性质如何断定?医院对于生命垂危而又无药可救的病人放弃治疗和抢救的被动安乐死是否应以犯罪论处?2.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又应 ,为了这个目的而割断了捆着脚手架的绳索,结果两个工人都跌下来摔死了。对于这个案例,特拉伊宁作了如下的分析:罗曼诺夫虽然不希望,但却有意识地放任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63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严重不负责任这一主观要件的确切涵义,在贯彻刑法谦抑精神的前提下确保公平正义,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 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11]参见陈忠槐著:《过失犯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 [12]参见洪福增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041.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人格行为论将行为理解为人格的表现,行为就是能够归于作为心理和精神的动作中心的自然人的一切,(38)或者就是作为行为人人格的主体性现实化的身体 致夏于6月29日凌晨死亡。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刑事卷,19921996年合订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0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准确率大约在8598%之间。其中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对1909起真实测谎案例的调查表明:检测结果认定被测人说真话的结论的准确率为97%; 在1973年的合众国诉迪奥尼斯奥案(United States v.Dionisio)中,法官因犯罪嫌疑人拒绝向调查一起赌博案的大陪审团提供其声音样本以供辨认而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4.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和处以刑罚。在司法实践中,对零口供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已不乏案例。虽然证人是特定的,具有不可选择和替代性,当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是近亲属或有 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当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司法的人文精神和对亲情伦理的尊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28.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性观察也由来已久,至少可追溯至孟德斯鸠。他在《论法的精神》第28章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中,用极大的篇幅讨论决斗,并 英国,决斗亦称作决斗断讼法(Wager of battle)。有关决斗断讼最早的案例记载,是1077年武夫斯坦诉沃尔特案(Wulfstan v. Walter)。按英格兰普通法的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92.html -
了解详情
早可见于罗马法。那时,对故意使人饿死和因未履行做完外科手术的义务导致病人死亡,均作为犯罪予以处罚(注:转引自[日]日高义博:《不作为犯罪的理论》 理论的一般见解,先行行为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是根据习惯和条理,基于法的精神的合理判断而推理出来的,即以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为基础而得出的。如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责任赔偿比例只争取到了一百多万的赔偿(大家可对比关注张良律师成功案例袁x诉xx县中医院医疗损害赔偿案),在英国的司法制度下,患者家属获赔至少1460 。法院判处了医生和护士医疗事故罪,但鉴于两人归案后能够认罪、悔罪,其犯罪情节轻微,故免于刑事处罚。他们从轻处罚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夫妻俩的谅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317.html -
了解详情
清、证据不足时,应当疑罪从无、宣判无罪,这充分体现了刑事程序保障人权的精神。因此,所谓将有罪认定为无罪的出罪错误,不应当属于刑事错案,不能 刑罚除了惩罚犯罪之外还有保障人权和预防犯罪的教育目的。[17]刑罚谦抑性的兴起表明了现今社会不再将犯罪人当做一种纯粹的恶,而是视为社会病人,惩罚不再是治疗的惟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729.html -
了解详情
的药物一样,适用方法错误,岂止不能治病,反而能使病人丧命。如刑罚过苛或者过分残暴,或许能够发挥一时的抑制犯罪租用,但是,这样一来,与其说国民会认为犯罪可恨, 。 [5]《盐铁论》。 [6]转引自:徐忠明、任强著:《中国法律精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7]胡学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