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无须证明的事实,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九条所列的六种情形。该类事如果没有 与民事实体法律规范紧密结合起来。这是迄今为止司法实践在确定举证责任分配方面最为成功的一面。而事实上,该规则同样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对依据事实与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56.html -
了解详情
无须举证,而由原告对借款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若被告提出:“已经偿还了10万元借款”的抗辩事实(权利消灭事实),该事实对被告有利而应由被告负证明责任。 上述是 探知主义,即法院主动依职权收集事实和证据。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4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权利和有助于实现该程序目的为限。其次,在实现为法院开庭审理作充分准备的目的方面,法院应当是主导者并起主要作用,当事人是辅助者并起次要作用。 与灵活性的关系问题试作探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37条规定: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1.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范围问题。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作出了明确的限定。其对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熊跃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注释】 [1]比如为纠纷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平等对抗的机会,以及在事实无法查明时根据举证责任原理就案件作出裁判等。 [2]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7.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被承认了。认为客观责任义分配与主观抽象证明责任之分配二者必然是一致的,其理由是,一般说来同一个证明责任规范既分配了主观证明责任,又分配了 翁晓斌,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1]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杜,2002.45.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58.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的前提。当前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的程序机制极不健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的制度。问题在于该司法解释并没有在 法学院教授。陈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注释】 [6]刘荣军:《程序保障论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221页;蔡彦敏:《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由执行人员负责执行,也就是执行前置。执行人员提前介入 。凡是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的,审判员告知权利人到执行机构办理保全手续,由执行人员负责执行,内勤人员负责 地审查判断。我们相信,伴随着民事强制执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将渐摆脱繁重的调查取证工作。真正地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594.html -
了解详情
由执行人员负责执行,也就是执行前置。执行人员提前介入 。凡是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的,审判员告知权利人到执行机构办理保全手续,由执行人员负责执行,内勤人员负责 地审查判断。我们相信,伴随着民事强制执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将渐摆脱繁重的调查取证工作。真正地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9.html -
了解详情
裁量和肆意裁判。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建立判断合理化规则的重要尝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限制甚至否定检察院抗诉权(有些学者和实际部门人员甚至还主张将检察院权限视为行政权)的重要司法政策。如前所述,再审请求权与公正裁判请求权、程序救济权紧密关联,如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1.html -
了解详情
2001年12月6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 [2],公丕祥书,第334页。 [4]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5]陈桂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