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相悖。司法实务界对此问题的处理比较混乱,而理论界对此现象的关注程度尚不到位。未来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补充判决制度。 在民事诉讼中,裁判 一审法院审理,既然如此,何必不规定由一审法院直接作出补充判决,有舍近求远之嫌。 根据2007年修改后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2项规定,对已经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1.html -
了解详情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民事诉讼部分的举证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不受行政诉讼法中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原则的约束,行政主体仅就其被诉 民事诉讼的第三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的内容发生重合或者有补充意义,则可以成为民事诉讼部分的证据。 在诉讼权利上,民事诉讼部分当事人之间可以调解、和解,被告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42.html -
了解详情
主旨被广泛关注。将以当事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确立在民事诉讼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运行中, 从而使权利观念在民事诉讼法学中达到全面确立, 并日渐拓展其作用功效 的判断主动收集或审查任何证据。权利本位范式要求加强对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等基本原则的改造与贯彻。因此, 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具体制度层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范化。咨询意见的内容涉及ADR程序规则的许多重要方面,包括“保护调解的保密性,鼓励和解”,“政府合同争议的替代解决”,“联邦项目中的仲裁应用”,“行政机关使用争议 性纠纷解决机制对中国法治传统和实践而言并不陌生。例如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将法院调解确定为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我国被认为是在法律体系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4.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具有了执行力,则意味着执行程序能够改变生效裁判的内容,审判与执行分立的基本司法体制将面临崩溃的危险”。[5]基于上述理由,立法机关对赋予 协议另行诉讼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理由如下:首先,《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在被执行人未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667.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忽视对原告方权益的及时保护,也有悖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当事人权益原则,也使得公正受益者的范围局限于被告。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小额诉讼制度的设立 作为保障,小额诉讼制度也不例外。此次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直接规定了小额诉讼一审终审,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如果对于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立法模式。在我国民法体系对于此问题的规定中,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和第45条,到《最高人民法院 这种成本是与雇主的用工收益同时产生的,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下,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用人单位直接获取利益; 派遣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089.html -
了解详情
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而在坚守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倡导能动司法在检察工作中的运行,则是完成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路径。 一、能动司法溯源 (一)西方 、暂缓起诉等刑事司法实践往往开始于检察机关。以量刑建议为例,虽然《刑事诉讼法》未就此作出明确规定,但自1999年开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就开始有所尝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4.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举证、质证、认证流于形式。实践中,附带民事部分并不严格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庭审中,由于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而被告人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举证几乎成为空谈 下,是否应绝对地排除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在上述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情况下,如果侵权和违约相竞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4.html -
了解详情
人权保障制度 (一)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 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第58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另规定:诉讼参与人是 基础上,赋予被告人各种权利,让其享有人权内容的保护。 为了贯彻这一原则,新的刑事诉讼法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首先,废除了 免除起诉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