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很多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 其实,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是有关证据同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要判断电子证据是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主要 法律问题[J].计算机世界,1998,(34). [15] 李建明.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和合理限度[J].法学研究,2005,(6). [16] 陈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610.html -
了解详情
[14]很多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 其实,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是有关证据同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要判断电子证据是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主要 证据研究 [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46. [13]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 [D].广州:暨南大学,2007.32. [14]白雪梅,孙占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24.html -
了解详情
1979年开始,学者们即已提出要实现现代法治并探讨其主要标准。当年发表的《论以法治国》一文提出的法治原则是三项:全面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出一套 制衡的制度安排与设计,其成效已为100多年来的实践所充分证明。它本身并非目的,其作用在于保证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做到客观、公正、廉洁、高效,同时防止国家权力过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动机以及是否符合公约中所规定的标准。灭绝种族罪是主观恶性较深的故意犯罪,不但要求一般之明知,而且需要特定之明知。一般之明知只需要证明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9条所述的国家责任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国际法在国家刑事责任的问题上是否会有所突破?国际法学界正拭目以待国际法院对上述几个案件的审理与最终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6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工作成果时,常常以“办了多少案,讨了多少债,创了多少收”作为标准。当案件涉及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时,党政首长常出面强令法院,搞地方保护和 服务手段。现代司法服务与传统司法服务相比,现代司法服务有着自身的特点:1、司法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诉讼案件的原、被告当事人以及证人、鉴定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56.html -
了解详情
口供的真实性,进而对被告人是否定罪量刑也无从谈起。2、证人了解的案件情况应当以什么时间为标准?如前所述,我国证据理论一般将证人视为在诉讼活动开始前就知道案件 中立性,对于检察人员而言,会造成“自我证明”,因而这两种情况对案件的公证处理都是百害无益的。然而,如何评价《刑事诉讼法》第28条关于“担任过本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1.html -
了解详情
不排除说”该观点主张对于某些特定的刑事案件,如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利益的刑事案件,司法人员依法不能够取得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此类犯罪,那么 趋势为导向,根据各国对非法证据效力问题采取的具体对策的演变和发展方向,特别是联合国有关文件中确立的相关标准,作出相应规定,顺应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9.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践中,行为人出于报复而采取放火、爆炸、投毒等方法杀害一家几口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则并不统一,有的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有的 ,故不能诉其承担刑事责任。这固然限制了处罚范围,但是,“并非越是限制处罚范围就越好”(注:[日]前田雅英:《刑法各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社199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html -
了解详情
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者被转发次数,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三是主观恶性标准。《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规定,“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为了明确网络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解释》第三条列举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512.html -
了解详情
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上的《论网络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不当性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世界》(以下简称《不当性》 偷人民币相对容易,想偷者为何不去偷呢?显而易见,要想遏止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禁止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兑换。这样一来,虚拟财产在现实世界分文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