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是直接杀人的行为或者借他人之手的间接正犯形式的杀人行为,也就是说,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本来是不包括教唆或者帮助杀人的行为的,要不是刑法总则中教唆犯、 所造成的被害人被抑制反抗的状态就应对暴力、胁迫行为负责的话,则在先行为人抢劫完毕后没有对被害人松绑,碰巧路过此地的他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直接使用暴力加害的对象。如果胁迫不成或者遇有反抗,便会立即转化为暴力抢劫。如果行为人使用""虚假"的暴力欺骗胁迫被害人,使其信以为真而产生恐惧被迫交出财物的, 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因此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至于抢劫后为了护赃等而当场使用暴力杀人的,应视为抢劫 ...
//bbs.110.com/thread-1842-1-1.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依照新刑法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也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2]因此,对处于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因实施了非法拘禁行为并且以暴力 、伤害、抢劫、放火等犯罪的,均一直按照“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追究了刑事责任。 其次,这样理解也不符合新刑法分则具体法条规定的逻辑涵义。修改后的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7.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归属于行为人行为的损害,也可能介入了被害人或者第三者的通常行为。例如,甲为了抢劫而对楼梯上的乙实施暴力,乙在急速逃往楼下时摔倒,造成轻伤。此时,甲 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进而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既遂犯。这显然难以被人接受。只要采取否定说,才能合理地认定前一行为属于中止犯,后一行为属于独立的新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
循。例如,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敏、胡梁见许侃倒地后随即逃离现场。后董丹维发现许侃倒地也逃离现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本案中的三被告人均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二审判决认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而非经过法的评价后始构成之行为。[14]例如,开一枪打死了欲杀之人,同时不慎打伤了另一人,致其重伤,构成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事例。[17]而在注意规定中,T2原本就是T1的一个事例。如携带凶器抢夺与典型的抢劫结构不同,原本不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但立法者基于其与抢劫罪相似的实质危害性,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398.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劫取他人财物的手段。[1]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颁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寻衅滋事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 竞合论原理从一重处断,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另外,根据《刑法》第139条有关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66.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 款中规定的故意杀人行为将构成故意杀人罪,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将构成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对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因为 人负刑事责任范围的标准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强烈的反伦理性,因而决定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属于该款规定的犯罪。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65.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不必设立的为82 人,约占23 . 1 %。由此可见,认为除故意杀人罪外,其他诸如抢劫、绑架等严重犯罪的法定刑中需要设立死刑的为76 . 9 % , 2 %。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半数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废除死刑后,原设有死刑条款的犯罪必然或可能上升,说明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相信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1.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 款中规定的故意杀人行为将构成故意杀人罪,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将构成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对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因为 人负刑事责任范围的标准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强烈的反伦理性,因而决定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属于该款规定的犯罪。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