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障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九九六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立法理念。但是,总的来说,该法对被害人的权益保护与 审理了刑事案件,而且可能参与了被害人一方提出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履行能力以及被害人的基本情况有较全面了解,由其继续审理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61.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权威。尽管多年来的审判实践证明,这一程序的立法规定,对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难 [3]李汉昌. 美国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J ]. 法学评论, 1998, (6). [4]奚玮.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J ].中华社科论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76.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者授予因不合法民事诉讼所产生的诉权。承认这一诉权的前提便是存在着滥用诉权,因此,授予当事人此诉权,正是为了防御恶意滥用诉权的产生。 司法实践中,滥诉的 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要求过严,不利于人们正当诉讼行为的进行及对自己合法利益的保护。因此,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的滥诉行为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此外,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68.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权。虽然刑诉法将被害人列为一方当事人,但却没有给予其完整的诉权。如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就有可能进一步激化被害人与被告人乃至与国家、司法 的民事赔偿问题,但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利的色彩过于浓厚,制度设计过于倾斜国家利益的保护,被害人获得有效赔偿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主要体现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7.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权。虽然刑诉法将被害人列为一方当事人,但却没有给予其完整的诉权。如果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就有可能进一步激化被害人与被告人乃至与国家、司法 的民事赔偿问题,但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力的色彩过于浓厚,制度设计过于倾斜国家利益的保护,被害人获得有效赔偿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主要体现在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83.html -
了解详情
。 3.与民事诉讼中诉讼契约的比较 (1)与民事诉讼契约的归属的相似性均为公法契约 民事诉讼契约系指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这是传统刑事司法程序所无法实现的。 2.协议过程对当事人的保护具有倾斜性 协议过程中侧重于对一方当事人即被害人进行特殊保护。有外国学者指出,刑事和解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9.html -
了解详情
契约。 3.与民事诉讼中诉讼契约的比较 (1)与民事诉讼契约的归属的相似性均为公法契约 民事诉讼契约系指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 。这是传统刑事司法程序所无法实现的。 2.协议过程对当事人的保护具有倾斜性 协议过程中侧重于对一方当事人即被害人进行特殊保护。有外国学者指出,刑事和解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0.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可以通过在国家司法机关行使诉权,及时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降低民商事诉讼门槛,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民商事诉讼,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及其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决定了诚实信用也应当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起码理念。法官就当把当事人主观上的心态作为区分和界定恶意诉讼的内涵因素和重要评判标准,应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71.html -
了解详情
和《韩国商法》第59条),以充分尊重商人的自治精神,利于商事交易的多样化和便捷。还有,民事关系中当事人的沉默一般不能视为承诺,但在商事领域,商人对 方式的观点,参见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58]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36.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损失,因此在刑事附事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赔偿不具有可操作性。 最高法院的这些理由也许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案件的直接受害者,黄某不仅无法接受这样 赔偿。该《解答》第11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诉被告刑事责任的,应中止民事诉讼,待刑事案件审结后,分情况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9.html -
了解详情